一
七月,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的新人们入职了。来自江南塞北的男孩女孩们走进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带来了那些互不相同却又极其神似的故事。
一位来自西南省份的女孩回忆说,是许多年前辗转邮递至偏远小镇的那份《南方周末》在她的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一位由实习生“转正”成为记者的新人说,她来广州实习的那一年,看见报社的霓虹灯在黑夜里闪烁,禁不住泪流满面。
还有一位叫舟逸的上海女孩说,她要改变大家对上海人不愿离家的偏见,她还改编了一句和自己的名字有关的古诗:“小舟从此逝,南方寄余生。”
我也是今年入职的新人,并不知道前辈们在入职时曾经带来怎样的故事。但我猜想:那些关于理想,关于选择的叙事是基本相同的。一年又一年,多少青春少年怀着初恋般的悸动和憧憬来到南方,仿佛在履行一份久远而虔诚的约定。
二
在今天,履行这样的约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会被很多人视为冒着傻气的决定。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北大新闻学院。去年年初,本科同学聚会,我发现参加工作了的同学几乎有一大半都在房地产公司干活,于是我写了一篇博客文章,名为《新闻学院为什么变成了“房地产学院”?》。
不出预料,一年半后,当我研究生毕业时,这种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我宿舍的4位同学中,就有2人加入了背景雄厚的保利地产。看得出来,这家房地产公司对我的院友们入职后的表现相当满意,而我的师弟师妹们也将继续对这家房地产公司怀抱极大的热情。保利地产在北大新闻学院开设专场招聘会已经成为惯例,今后,各家房地产公司也将继续从新闻学院吸纳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并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
毫无疑问,这是新闻学院的失败。但我们却无法苛责新闻学院,因为房地产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势的逻辑,而谈论理想主义却沦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冷笑话。不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这就是事实,谁都无法遮蔽的客观事实。
记得在南方报业的新人入职培训上,杨兴峰社长兴致勃勃地讲起“双百亿”计划——资产超百亿,业务收入超百亿。他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资产超百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主要归功于即将竣工的南方传媒大厦,以及在南海买下的一大块地,还有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四层楼。
(即将竣工的南方传媒大厦,照片转载自丘克军微博)
台下,作为新员工的我悲喜交集——喜的是,我的东家有钱了,我的腰杆似乎也能挺得更直些;悲的是,这些钱不是靠写新闻、卖报纸赚出来的,而是靠买地盖楼迅速聚集的。集团一家主要报纸几百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挣得的利润,不过刚刚抵得上一栋楼的年租金,这样的时代逻辑怎能不让人产生幻灭感?
荒诞也罢,合理也好,时代的逻辑是个人无力扭转的。不过,谁说时代的逻辑就是唯一的真理?当大部分人选择遵从时代的逻辑时,我们依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新的可能性。
于我个人而言,选择南方即意味着在这个以金钱、地位,以及所谓的“成功”为单一价值取向的乏味年代里试验一种可能性:我们究竟可不可以遵从内心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不可以拥有一种更为超越性的情怀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将它实现?可不可以骄傲地对时代的枷锁和命运的羁绊说“我是自由的”?
三
杨兴峰社长说,南方报业的目标是实现新闻理想和产业抱负的比翼齐飞。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目标是识时务而又得体的。不过,新闻理想和产业抱负之间存在相当的张力,这样的张力是会让南方报业走向新的高度,还是会撕裂它?这或许是接下来的几年中考验这家中国最富盛名的报业集团的主要问题。
如果说“比翼齐飞”是庞大的南方报业集团在时代逻辑下发挥自身想象力做出的选择的话,那么每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南方人也应该张开双翼——一边叫理想,叫情怀,另一边叫技术。
是的,要成长为这个时代的南方人,在谈论情怀之外,更需要学习技术。
在宣传要求长期遮蔽新闻价值的历史背景下,在新闻操作仍在摸索、新闻伦理仍在探讨的现实中,技术就是拥抱新闻专业主义。只有专业主义才能帮助我们迅速成长,并最大限度地免于伤害。
在新兴的媒体科技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时,技术就是擅用新媒体。虽然南方报业是在纸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媒集团,但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新媒体也许带走了发行量,带走了广告额,但它同时也给新闻创造了新的平台,新的手段,以及新的机会。
四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这一批57位南方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知还会有多少人能够想起那些激荡着理想情怀的青春故事,不知那个叫舟逸的女孩是否会真的仍然航行在南方的大江大海里。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相对于那些日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今天,因为此刻,我们开始成长为这个时代的南方人。
这个时代也许并不伟大,甚至比较猥琐;这个时代的逻辑有些荒谬,它让人无奈,但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在我们面前,未来正缓缓铺展开来。成长为这个时代的南方人,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载《南方传媒研究》第25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8月,此为原稿,刊出时有删改,以刊出稿为准。)
北大新传到底给保利地产贡献了多少毕业生啊…………当年我们班有五个一毕业就去了保利的,后来还有一两个在一两年之后加入……
哈哈,估计就是贵班带的头。。
还是要祝福你,南方报业对很多学新闻和中文的人都是理想,但很少有人可以践行这个理想。
谢谢,也祝福你
当理想成为冷笑话,这感觉让人在地产面前,苍凉而无奈。
我也在南方 南方水泥 😉
哈哈,想起了南方男科医院
南方买楼的钱不是从做传媒中赚到的? 奇人
传媒,研究生的行业?这不也是个悲剧吗。。没资格说别人
什么意思?能解释清楚些么?
哈 感觉这篇文章里面有些文字好像在以前出现过~
同感,应该是方毕业那阵也得文章里
哈哈,谢谢忠实读者 😆
喜的是,我的东家有钱了,我的腰杆似乎也能挺得更直些;悲的是,这些钱不是靠写新闻、卖报纸赚出来的,而是靠买地盖楼迅速聚集的。
这有什么可悲的,新闻理想里从来就没有赚钱这一项
支持你
“这个时代也许并不伟大,甚至比较猥琐;这个时代的逻辑有些荒谬,它让人无奈,但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非常喜欢这句话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是的,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最好抑或最坏都好,我们真实得在这生活着,始终坚信“这也是寻梦的时代”~~
想起我刚毕业那会,有理想,真好~!
这样的一个混沌的社会,居然还有新闻理想,真不容易!顶你吧。我也是这个混沌行业中的一名,我感到很悲哀。。。
谢谢,希望我不要迷失,希望你从迷失中走出 💡
楼主的感慨自然真诚,但像您这样能进入南方的人就已是国内新闻人最大的成就和幸运了,相比另外一些二三流学校的新闻学院毕业生而言,我们或许一辈子也迈不进这个门槛而在为生存苦苦挣扎。忽然想到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中国的新闻事业自然需要有南方这样的开拓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何时能补一补我们的缺陷呢。
你说得好,中国传媒业的整体水平还是相当低的,无论从业务操作还是从市场经营上来说都是这样。不过,请相信人的力量,相信改变的可能 💡
我曾经觉得媒体业真的很好,发现自己曾经的梦想太大,努力太少。即使研究生毕业,也未必有什么优势。
那就再加把劲吧 😉
哈哈,我是你文中描述的地产人一员,但心中的新闻理想火苗,却从未扑灭,这也是北大新传的一个可圈之处
哈哈,希望你看过不要生气呀! 😉
记得我当初从英语系转入社会学系的时候也曾经受到过教务主任的冷嘲热讽。不过正如你说的,这个时代的逻辑对于个人的理想和坚持来说多少显得有些讽刺,可是仍然有一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自己的选择。我想说,这篇博文对我来说是很激励的。
谢谢,请继续走自己的路 😛
搞新闻的就是犀利~~~~言辞犀利还听着舒服~~~牛
谢谢
虽然他们选择了金钱,但在追求面前,金钱是真的微不足道
好吧。曾经在入职南方的时候也讨论过青春与理想的话题。
我爱南方周末···
南周最近几期某品牌的酒广告做得有点恶心了,你能不能建议一下,南周还是应该有点自己的矜持吧,因为南周都没有了,基本中国传媒就没有了,是的,我说的是传媒。
谢谢!你提到的这个广告在我们内部也有一些议论,的确有些有碍观瞻。不过也请理解报社的营利需要 🙄
四五年前我连南周上的广告都看的
请爱惜良知和理想,胜过自己。太多人毫无感觉的活着,没有生命的体征,没有精神,也失去了生命的盼望。但愿,你们听过、见过、走过、写下过,压抑过、愤恨过之后,依旧保守对真理和真相探索。一个愿意有分于这个时代和这个民族的人,不可避免得要面对无人理解、无人欣赏,所以,请常常回忆今时今日的单纯和执着。祝福你,支持你。
谢谢!你的话很让人感动。也祝福你!
还是会买南方周末。不管怎样,这份报纸还代表着一种更深的洞见,它的态度是读者需要的,虽然态度中有妥协。它的不易,未尝不是媒体人本身的不易和自由表达的不易。传说在南方周末,会把一个郭德纲写成一个陈鲁豫,保重。第一次看到你的博客就添在收藏夹了,23岁,意味着你和这份报纸的无数可能。
谢谢你!南方周末的工作压力的确很大,不过郭德纲写成陈鲁豫有些过于夸张了
我是自学新闻 很不值得一提 但理想有时就是为了与现实抗衡 我永远无法迈进南方这样的门槛 但我开心能看到这样的坚持者 而我将会在别的小小岗位上默默奋进 默默支持
谢谢,感佩于你的坚持,祝福你!
理想和现实也许是两条平行线,但关键在行走于之间的人们如何迈出自己的每一步,你去到你应该去的地方,你预想的地方了是一种幸运和福气,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就是对理想最好的坚持,对现实最小的妥协了。
谢谢,理想和现实也许会有交汇的那一天 💡
我也在学习新闻的这条路上苦苦追求,但愿有一天我能顺利的考上南大新闻学的研究生,然后做个勇敢而智慧的南方人,和你们一起,成为时代的南方人。
加油,祝福你
同样2010年毕业步入社会的偶,留个脚印。
不知到,我毕业的时候理想是什么。
期待那一天 😆
理想,这个词语总让我有泪流的冲动。但是,现实与梦想总有一定的距离,或者也怪自己不敢去闯?一切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行动却总为零。越是这样,越钦佩那些勇于并有能力追逐自己梦想的人。也希望这样的人可以过得更好,因为他们背后,有太多像我这样的人,靠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加油,努力。
谢谢
祝福你们
为你们的理想、情怀……
为你们这些船头的瞭望者致敬
谢谢! 😀
现实是复杂的,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服从。
我们可以什么也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
说得好
刚刚进入新媒体行业, 对这个领域有了新的了解,之前对南方报业了解不多,但接触媒体之后,常常会看见南方日报的文章,真的是很欣赏作者们的视点。虽然说现在地产等行业很火热,但还是有很多人怀着对传媒的热爱进入这个领域。作为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金融学子,进入传媒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希望,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谢谢,祝福你。另外,其实南方集团有许多报刊提供的信息和观点比南方日报要好哦 😉
我的好朋友老高应该是你同一届的南方人了。当年我们约定一起做金融。但他卖身给了南方。
呵呵,我热爱南方,但我还是觉得在这个人声鼎沸的年代,要靠一支笔发出鸿蒙巨声,难矣。
老高常说,知易行难。呵呵,我也觉得做记者不易,但干实业业挺难。
谨记自己要做一个时代的好青年就得啦。英雄何必问出处?
是的,行行业业都可以有时代的好青年,加油 😀
我不是新闻传媒界的也不是地产界的,纯粹是来看热闹的,不过确实有点看头哦!呵呵 😛 😆
还是在读新闻传播的我,传媒大环境已经让我很迷茫了,上了大学才发现,要实现自己梦想除了热情还有很多社会东西要学
每一个怀抱新闻理想的毕业生都有可以栖息在南方报业这块沃土上吗 告诉我要有怎样的学识和荣誉才可以走进这块曾经很坚挺现在依然执着的领土
首先,南方并非当今中国唯一一片适合做新闻的土地,有越来越多的好媒体出现。
其次,我不是HR,所以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不过我有一个建议:不论来不来南方,不论做不做新闻,都要尽量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有担当的人。
我只是想说南方报业并不是每个寻梦者的归宿 它或许是某一匹千里马的伯乐 却不肯给一个满怀憧憬的驴子一次机会 同样在乎学历在乎荣誉 即便它知道在大学 荣誉是怎样得来的、 所以对于南方 要竖起来的不仅是大拇指 还有中指。
PS 你的头像真老成、
很成功的软文
我每期《南方周么》必买,支持南方传媒
什么都好,就是太贵
我从大一开始订阅《南方周末》,它的价格也从2元升到3元,我并没有斤斤计较那一元,我纠缠的是加价后的份量,因为是你们独立判断的风格支撑我为你们一直买单,如果你们失去了这点,我也没有继续的必要。希望你们有《凤凰周刊》的坚韧与不拔。
谢谢,凤凰周刊的生存土壤比较特殊,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更加坚韧不拔 💡
成长,纠结20多年,终于在大二把梦想定于南方。在新华社实习的日子,已经快要不记得新闻究竟是什么,但是心里依然执著于南方。。。没事,还有两年。。。。
希望到时候你还在!
南方__中国大陆还有新闻理想媒体人的天堂。。。
加油,不过,南方真的不是天堂,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这片土地上哪里会有天堂的存在呢?天堂只会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很成功的软文
+1
我想北大新闻学院变成了房地产学院,或许还是一种进步,至少不用被N年前的那种制度分配到西南区挑牛粪。。。我想北大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精英了吧,他们的选择也算的上有代表性啊。从极度的内心欲望被压抑到现在的疯狂的表现出对私利的追求,这也算是改革开放的一种进步吧!
可以说是一些进步吧,不过也是一种扭曲
不是你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是国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一党专政的国家执政党未发现这现象,纵使发现了也没有能力改变,纵使再出个慈禧也难力挽逛润
你的文章,让我又一次趴在床前痛哭了一场。犹记得,2月份的时候,我站在南方传媒大厦前,从早上到傍晚一直看着。这座我曾经仰望了四年的大门,可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因为山西疫苗事件,气愤到肚子痛了一夜之后,终于说服自己要彻底的放弃新闻。可是,到了今天我才明白,新闻已经成为了我一生不可抹去的印记。等我今年的合约期满,明天这个时候,我一定会回归新闻这个行业。不为什么,只为爱新闻。如果是理想,那就是吧。我愿意,为此而付出。
谢谢你,欢迎你回来
南方周末的啊。佩服佩服~
话说我以后最大的愿望也是与南方报业做记者,虽然学的不是新闻…..
以后要多向你请教,取点经~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加油!!!
谢谢,欢迎常来做客,多多批评
忠于现实还是忠于自己这就是人生的矛盾
记者越来越喜欢judge others
记者有新闻理想 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去学习新闻 是一种学习 至于以后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
选择房地产 就不是职业理想了吗
选择淘金 就会显得庸俗了吗
社会就是由各种人群组成的 记者更是要和各种人群接触
而房地产商也好 会计也好 各个专业和层次的人们 在被记者judge他们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地位时 记者本身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
难道就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么
如果一定要说记者有什么优越感的话,那么这种优越感来自于社会责任的担当。正因为担当社会责任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众的利益,因此它比淘金、谋求私利更值得骄傲。
真相与假象的选择,在新闻界并非容易之事,其牵涉到的种种,作为外界的我们大多是道听途说而已。希望以后能直接于媒体上见到真相,有楼主这样的新闻人在,我想应该能等到这一天。加油。我喜欢南方传媒。 😛
谢谢你。的确,对媒体不可尽信,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坚持写《南方工作手记》,让大家了解新闻背后的生产。
今年三月,我一度以为自己离南都很近,心里激动不已,后来才发现自己应该做什么.还好我现在还是在传媒行业,希望有一天,能够加入有良知的南方报业.
加油!祝福你!
在这里写下你想说的… 😉 😐 文字很美
学新闻出身,却转身当了公关……我……
呵呵,这也很正常,也有不少记者跳槽去做了公关,虽然我觉得记者和公关实在是很不一样……
每一个新闻学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叫做“新闻理想”的梦。。。但后来,同学们都渐行渐远了。。。看到这样的文章,看到那些理想和激情,真的挺感动,能成为一名南方人,比起千千万万在传媒行业里碌碌度日的孩子们来说,真的好幸福。加油哦!
谢谢,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和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的过程吧。你也加油
有人拿钱杀人,有人拿笔杀人,最可恶的是拿了钱却还用笔杀人!
是的,这样的人很可恶
我是学心理的。平时很喜欢看南方周末,假期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算是看到一点点传媒人的艰辛。应该可以叫你一声哥哥,坚持自己的理想好像越来越不容易了。加油~这也是我对自己的鼓励。
谢谢,叫我哥哥没问题呀 😛 你也加油!
师兄,抱歉打扰。我是新传研一的学生,现在在深研院。我想选胡泳老师做导师,但是没有他的邮箱,不知你知道否?
我知道,请你给我的邮箱(在右侧有显示)发信,我会告诉你
房地产专业的表示压力很大,南方周末我喜欢
谢谢,放轻松 😆
一直想学传媒,可是阴错阳差地跑去学了德语,马上就要毕业了,对传媒的向往却还是没减,哎……
学德语很容易进新华社和CCTV的
还在南都实习的晚生膜拜一下前辈~~
哈哈,加油,实习顺利。在哪个版块实习呢?
很少看见这样有力的文字了,加油,祝福新的南方报人
欢迎来到广州
谢谢你的祝福!
南周在北京记者站,刚去没多久的记者月薪也至少一万七。他们对记者的劳动还是很尊重的。这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记者的骄傲和对新闻的尊重。
“刚去没多久的记者月薪也至少一万七”,这个数字绝对不属实啊。。。减掉一万还差不多
非传媒专业,非常想做传媒 😥
欢迎啊,很多成功传媒人都不是传媒专业的
“活得好”与“好好活”之间,意味着选择的顺序
恩,是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想起自己当初进入北青报的往事了……
很有感染力。老实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方向感的就是英语专业;新东方老师说过“在中国,英语专业就等于没专业”~其他系我不管,反正起码新闻系,做传媒的,一开始就有个明摆着的目标方向~~省去了我们迷惘寻觅的的时间。。。就像现在,一开始来南周,都是试一下自己喜不喜欢这一行,做不做得来;之后还打算去外企等其他行业实个习。。各种试验过后,我觉得才能找到自己定位
其实英语专业、中文专业,都是很好的专业,表面上看没什么方向,但其实是一种博雅教育,为你今后从事各种行业、为你今后成为更丰富的更好的人,都能起到很好的准备作用。
说实话,看这篇文章,挺难受的。
方兄,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你,第一次看你的文章。你的态度和文笔都没的说,但是行文的滞涩敢很强,字里行间的“微表情”(不知你有无看过美剧Lie to Me,借概念一用)和官腔让人觉得不舒服。
下面的回复,一片褒美之声,我觉得过誉了。
在写作方面,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勤学苦练,不要因为别人的称赞,就止步不前。
我没有看过Lie to Me,不太明白你说的“微表情”是什么。至于你说的“官腔”,我大概理解,但也必须说明:这篇文章是要发表在南方报业集团出版的业务研究杂志上的,很多话只能抹上你所谓的“官腔”。
当然,谢谢你的提醒,我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努力。谢谢! 🙂
我想对南方周末的编辑说一句:你是脑残吧?没学会排版,当什么JB编辑!你自己不看看,要翻一个版面有多么麻烦
哈哈,你太激动了,不过这是个问题……BTW,南周的内容编辑是不管版面安排的。
你指的是转版还是什么?
当年从江艺萍老师的办公室走出来,过了花城大道天桥,站在广州大道中另一边,天刚刚暗下来,远远地看一眼那几个闪烁的字然后黯然转身,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一直觉得那一转身狼狈不堪,尽管我告诉自己还会回来……
祝福你
看到有人被你这篇刺激了,洋洋洒洒好长一篇批驳的文字。
对方情绪化了。
你自己也要注意一些,在媒体上说了很多话,很容易招来非议。即使以自己的理想为荣,为自己身为南周人感到骄傲,在公开的文字上还是要低调一些。在我看来,你的文字还是有些欠平实。当然,这是从我的口味来说了,我个人不是太喜欢带着很多情绪化的文章。有的人可能还嫌不够劲,呵呵。
谢谢你真诚的提醒 🙂
其实很多人反感的是一种字里行间的优越感吧。居高临下的指导人们应该如何如何。虽然本意如此,但是有时候文字给读者的感觉会跟作者的本意有偏差,尤其是在某些微妙的感情方面。我觉得新闻人可以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观点,但是表达的方式要斟酌,更多的是一种这样可能会更好,而不是应该如何如何的态度。在这方面很多的报导作者可能接触到的事实让他有着很多的感触急着想告诉读者,表现在文字上就显得有些急切和强制灌输在里面。
恩,这篇东西不是新闻报道,只是发表在南方报业业务杂志上的一批文章,的确感情、观点的东西比较多。
什么鸡巴文章。。。真做作 ❗
这位ip地址为广西南宁市的朋友,不要冒充李大师好不好?或者,要冒充也冒充得像一点,别让你口吐的脏字暴露了你。 💡
师兄加油加油!
😆 谢谢,你也加油!
扯淡。就这么点事儿,还他骂的煽情了半天。你直接一句话说,。我进南方周末工作。不就完了。。
夏虫不可语冰
Be here!Roger
当初考研转专业有一些就是受师兄文章的感染啊,对新闻充满理想,可现在却觉得离理想越来越远了
还在执着的为着自己的传媒梦想在努力。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报酬,只是为了做发现世界的第三只眼睛。但是现实有时候痛苦的让人绝望,让人怀疑在这个被扭曲的黑暗世界里,到底还能不能读出真实和公义。
要如何确定自己对新闻理想是否真正喜欢和笃信呢?
我还身在大三,想考新传的研究生。每周必看南末,南末的确是在中国少有的可以看的报纸……或许悲哀又或是一种希望,这个年代,像是启蒙一般……
beautiful item as described, great seller, many thanks…
三年的记者生涯后,
这个曾经许诺“成长为这个时代的南方报人”走上了学者的道路……
是为什么呢???
这纯属个人职业路径的选择。当然,南方也不再是那个南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道路的权利,佩服您,能找到自己所爱并坚持下去,也祝福您,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还有,谢谢您回复我。
谢谢留言
老师,您现在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吗?
可以说是吧,依然坚信要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给世界带来正面影响
比如说呢,可以具体一点吗?老师
比如说我做的政见和新闻实验室,都是在传播优质内容呀
老师,三年的记者生涯给您带来了什么呢?或者说,您从中学会了什么?能聊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