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另一被毙稿件。)
“校歌应该由人民来写”
——访华侨大学教授毛翰
“一些御用文人在为大学撰写校歌时,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的情怀,而运用的正是一些时代的口号,把学校变成了党校,把校歌变成了党歌,而丢失了学术性。”
毛翰,曾任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现任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带头人,“诗和歌词的理论与创作”方向硕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出版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新诗选美》《中华诗歌大辞典》等20余种著作。
中国校园导刊:大学校歌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毛翰:无论是国歌、军歌、省歌还是校歌,都是为了向社会展示自己所在行业、地区或单位的形象,可以统称为“形象之歌”。形象歌曲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对内在于凝聚人心,也是对于理想与行为标准的归纳;对外则在于扩大影响,宣传自身
中国校园导刊:您心目中理想的校歌是怎样的呢?
毛翰:校歌一定要包含大学的精神。所有的校歌都有一个共性,即对内自励,对外自夸;而所有的大学都有一种通用的精神,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在。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而理想的校歌就应该传达出学校本身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其精神中的独特之处。
中国校园导刊:您个人对哪首大学校歌最满意?
毛翰:我觉得迄今为止,复旦的校歌是最理想的。“复旦复旦旦复旦”,充分利用了它的校名,浑然天成。述说了它的历史。并且“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也充分体现了它的精神独特之处。它的主题是中国其它大学所缺乏的。如今,很多大学已经不像是大学,而更像是衙门。学校不是教授之教,而是书记之教。这在很多校歌中都有体现。一些御用文人在为大学撰写校歌时,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的情怀,而运用的正是一些时代的口号,把学校变成了党校,把校歌变成了党歌,而丢失了学术性。
中国校园导刊:您认为校歌应该由谁来写?
毛翰:我个人觉得,校歌不应该由校长本人来写。而更应该征集大家来写,由中国人民来写。当然,如果校长本人的诗词修养很好,可以来承担这个任务。但是众所周知,文学往往并非校长们所擅长的。最糟糕的校歌往往也就是这么诞生的。
中国校园导刊:校歌应该将易于传唱、易于流行作为目标吗?
毛翰:目前国内高校没有一首校歌能成为流行的歌曲,被广为传唱,即使有点效果,也仅仅局限于各个大学内部,只有学生自己会唱。我觉得,最好的校歌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将它唱成流行歌曲。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流行的并非就是低俗的。无论是校歌的歌词还是旋律,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譬如岳飞的满江红,既是经典,又能够广为传唱。让经典流行,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虽然有些困难,但是仍然是校歌可以达到的高度。
想到了KOKIA为 至学館高等学校 演唱的校歌 夢追人 https://youtu.be/Zu28TZFcJ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