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国际先驱导报》写的稿子,以下为原版,发表版点这儿。发表的时候把温总的部分给删了,顿时显得无趣了不少……】

马英九捐助广西贫困小学前后

  近日,有媒体称,马英九和温家宝曾经帮助广西同一个贫困村庄,前者为村小学重建校舍捐款,后者为铺设水泥路作出批示。马英九为何捐助大陆小学?温家宝的批示是否属实?本报特约撰稿与谢国荣及受助小学校长谢桂林取得联系,了解到捐助的过程及内情。

助贫校,低调捐款
  受捐助的村子名叫蕉树村,它所在的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隶属贵港市的县级市。2006年7月,祖籍在此的台湾高苑科技大学经管所助理教授谢国荣从台湾回乡祭祖,看到蕉树村中心小学贫穷的景象,无法忘怀:“所有教室都没有装电灯,教室老旧,门窗破损,老师没有办公室,全校只有一间简陋的厕所,而且无水无电。”
  谢国荣和女儿决定:回台湾后募款帮助这所小学。起初,他们将小学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ppt文档,发送给企业家、宗教团体、大学等。“在台湾,为公益募款的工作相当困难,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谢国荣说。这两年他寄出电子邮件数万封,信函数千封,但“一百个企业家,几乎有一百个是不会理会的。”好在一些宗教团体和普通民众愿意提供小额支持。
  2007年1月下旬,谢国荣想到了马英九。“自从担任公职以来,马英九在台湾老百姓的心中,一直维持非常廉洁与亲民的形象,私下又喜欢从事慈善与公益活动,常常捐血。”而且,马英九做慈善十分低调,这更为他赢得了加分,于是谢国荣将附有小学照片的募款信寄给了马英九。
  念及身为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日理万机,再加上有相当多的台湾老百姓给他写信,没有任何政党背景的谢国荣对马英九看到此信并没有把握。出乎意料的是,信寄出仅一周左右,2月2日,马英九个人名义捐出的5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25万元)就电汇到了募款银行帐号上,银行记录上写着“跨行汇款,信托专户马英九”。同样没有声张,没有任何仪式和照片,没有媒体报道。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谢国荣用了四个字:“如此简单”。
  当时,马英九的秘书还打来电话说:“马英九看了信和照片之后,很同情也很感动,愿意尽一己之力,抛砖引玉,并希望有爱心的人一起来帮助蕉树村小学。”

题四字,勉励师生
  2007年7月,谢国荣到蕉树村查看建设进度。回台湾后,他将学校照片寄给马英九,并请他题字勉励师生。9月2日,马英九果然亲题“敦品励学”四字,由马英九台北市竞选总部以挂号的方式邮寄给谢国荣。
  “他常常在台湾给老百姓签名留念。”谢国荣说,对于他的字迹、签名和印章,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很容易判断这幅字是真迹。“他当时正在竞选‘总统’,非常忙碌,还亲自抽空题字,可见他真诚关怀蕉树村小学。”
  后来,谢国荣为马英九的题字裱框,邮寄给蕉树村中心小学。现在,这幅字被悬挂于校长办公室内。
  据校长谢桂林介绍,马英九参与捐建的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装修之中,9月份的新学期预计可以投入使用。

为修路,致信总理
  学校重建工程开工不久时,谢国荣又将目光投向了蕉树村与外界相连的唯一一条泥土路,这条长9公里的路是两万多村民徒步进出的通道。这一次,谢国荣想到了同样以亲民形象著称的温家宝总理,并于2007年10月“鼓起勇气”写信给温家宝,恳请他帮助当地铺设水泥路。在信中,谢国荣特别提到了马英九为小学捐款5万元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这封信是否会石沉大海,也不敢期望温总理是否会看到此信。”谢国荣说。今年3月,早已淡忘此事的他突然从校长谢桂林那里得知:政府要拨款修路了。
  谢国荣相信这是温总理受到了马英九爱心捐款的影响。不过,据广西都市报《南国早报》记者的调查,这封寄往温家宝的募款信所经过的路径是:通过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转到自治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此后又经过自治区政府信访办,转到贵港市政府信访办,最终的批示由该市市长唐成良和副市长李鸣、张南作出。
  据贵港市政府证实,国家领导人并没有批示拨款。修路所需的295万元由贵港市交通局、桂平市交通局和大洋镇出资,此外,自治区交通厅的“2008年农村公路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设计划”给予了每公里14万元的补助。该报道还提到,目前该路的建设方案已经制定,预计在今年中秋节前完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