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沉没前的旧中国(A Visit to Old China, Before It Drowns

作者:Stephen Holden  载纽约时报Apr 25, 2008
翻译:无可就要

设想一下:科罗拉多大峡谷变成了一面湖。这个场景是由华裔加拿大导演张侨勇和它的《沿江而上》而想到的。这是一部令人惊异的纪录片,它展现了文化的冲突,以及中国经济奇迹之中被抹去的历史。

这部电影探寻了三峡工程中人类对长江这条中国最长的河流所产生的不可计量的影响。工程完工时,600英尺高的大坝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当我们看着渐渐上涨的江水吞没一个又一个风景时,电影传达了一种对一个变化太快、匆忙奔向未知未来的社会的不祥预感。

三峡大坝最初由孙中山提议建设,后来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但它迟至1994年才开工,预计2011年竣工。自从建设长城以后,中国还没有建设过如此庞大的工程。

到大坝建成的那一天,两百万人将从被淹没的地区离开,迁至新家。就像一个努力奋斗的商人在被迫离开江边的家时所说的,中国人被期望“舍小家,顾大家”。说完,他哭了。

《沿江而上》是近期围绕三峡工程所拍摄的第二部电影。它之前是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纪录剧情片(docudrama)。《三峡好人》讲述的是一对素昧平生的男女的故事,他们为了寻找配偶,都来到了奉节,一座正在被摧毁、浸润在绝望气息之中的城市。

相比之下,《沿江而上》具备更多的社会学导向。它大部分是在一艘船上拍摄的,在海报中,这被宣传为长江上的“告别巡航”。据说,这艘船上的许多旅行者都是为了来看看消失之前的“旧中国”。随着船沿江而上,沿途的风景引人入胜。同时,江面上淡黄色的雾霾显示出中国已然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我们还能对沿途的城市简短一瞥,它们鳞次栉比的高楼可以与拉斯维加斯或时代广场相媲美。在这些城市里,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闪烁的灯光掩埋了。

张侨勇从自己祖父的描述中了解并思考这个国家,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不再直接发表任何意见。它让影像来展现旧中国已经消失到什么程度。而同时显露出来的,是一个正在经历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化阵痛的国家。

这部电影以“楼上楼下”的视角(”Upstairs, Downstairs” view)展示了船上的生活。船上挤满了富裕的欧美游客,给他们服务的是一个中国船员,他被在交往礼节上受到了详细的训练:不要将加拿大和美国相比较,不要说任何人老、苍白或胖(“丰满”是可以的),不要谈论政治。

电影观察了两位年轻雇员感受到的文化冲击。16岁的余水,因为文盲父母无力支付自己上大学的费用,勉强成为一名洗碗工。和其他雇员一样,她被起了一个英文名字,Cindy。因为痛苦、闷闷不乐和思乡,她适应船上生活的过程非常困难。与此同时,她的父母被迫离开自己种菜捕鱼为生的江边家乡,他们艰难迁徙的过程也被展现出来。

陈波宇(英文名Jerry)是一个拥有中产阶级背景的自大、帅气的干活能手。他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小皇帝”现象的一个例子。陈开始收到小费后不久,他那愉快但精明的老板向当面跟他说,游客们抱怨陈主动索取小费。当他和一个美国年轻人谈论女孩和体育时,他看上去想要急切地抛弃自己的国家认同感,他说想要赚钱,越多越好。

当这一切发生时,江水仍然在一点一点地上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