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是一个多少有些兵荒马乱的时节。寝室、楼道一片片狼藉,泪水、酒水一遍遍翻飞。我想写一篇很长的文来纪念四年的本科生涯,但刚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在这个时而大雨倾盆时而燥热无比的夏天,在这个涌动着各种情感的宿舍楼里面,很难平静下来写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东西。那么,不如等回家了再慢慢写吧。

3日早上进行了本科生的毕业典礼,这种一生只有一次的隆重场合,还是略作几点记录吧。

1、我们,2008届的毕业生,因为这个特殊的年份而拥有了很多或憋屈、或离奇、或感动的经历,就连毕业典礼也不能不被盖上2008的印章——典礼被安排在北大体育馆,也就是奥运乒乓球馆举行,安检严格执行奥运标准,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入场演练。“一切为了奥运”,终究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校园。

2、场内位置最佳的观众坐席——正对主席台的坐席由光华管理学院占据,该学院的院长张维迎因为其校长助理的身份而成为典礼开始时被介绍的少数几位院长之一。商学院的价值是否被过于高估?当然,座位的安排也许只是不经意而为之,前述疑问也许只是庸人自扰。

3、李彦宏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典礼,成为坐在主席台上唯一不着学位服的人。之前曾经听北大教育基金会的老师说,他们多次找过李彦宏,希望他多多捐钱,没有获得太积极的回应。如今,他看来是要积极投身回馈母校的慈善公益行动了。
  他发言时,大屏幕上出现他的头像,场内一片骚动,女同学们纷纷花痴状。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一些体会,内容还不错,声音比较正太,结合相貌来看,不像40岁的人。巧合的是,典礼当天很长一段时间,baidu.com无法登陆。

4、许智宏校长的发言主题是“多难兴邦”,中规中矩,非常和谐。没有什么力度,最后不得不引用林毅夫在CCER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来提升,这也再次促使林毅夫的话成为2004级毕业生的集体记忆。唯一可圈可点的是,他也回顾了北大的多难历史,算是为我们缺失的校史教育补上了一课,不过北大的苦难史说到文革就结束了,没有人会提起,也很少有人会想到19年前的那场苦难。

5、海归不久、仍显炙手可热的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代表教师发言,其主题为“和平发展”,在2008年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大谈其他民族依靠侵略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在和平年代才能发展的道理,显得有些不靠谱。我们本应听到来自老师们的更为有力的声音。

6、学生代表是医学部的一位同学,校方做这样的安排肯定是有“平衡”的考虑。可惜这位老兄表现实在太差,发言如同小学生作文。

7、在教师祝福的DV短片中,除了林毅夫的那一段经典致辞之外,最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有教务部部长关海庭的一句话:“做生活上的平民,精神上的贵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