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 星期六 奥运比赛日第8天
中国喜欢以“礼仪之邦”自居,但不知道为什么,近代以来的中国变成了“无礼仪之邦”,以至于国家要成立一个什么“文明办”(还是部级单位呢!)来教国人怎么做文明人。可惜的是,这个办公室似乎没发挥太大的作用,以至于到了要举办奥运会时,领导们还在为中国人随地吐痰和插队而烦恼。
为了让大家在奥运会时不要表现得太差让外国人笑话,政府煞费苦心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设每月11日为“排队日”,又设每月22日为“让座日”,比如请濮存昕大叔来做各种公益广告,其他的各种宣传更是铺天盖地。据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人的随地吐痰率和插队率已经下降了很多。
不过,刚补上东墙,西墙又缺了。大多数人在奥运赛场外不随地吐痰不插队了,可是到了赛场内却根本不理会什么观赛礼仪,不光让外国观众侧目,还引得运动员发怒。
今天,李娜在女子网球半决赛中输了。在一个关键球上,她因为观众的助威声干扰而出现了失误。把球打飞后,她大喊了一声“Shut up!”还好是用英文,算给中国观众留了点面子。
事后网上有很多争论,有人觉得李娜是在给自己的实力不济找理由,还说什么“没有观众哪有李娜”。在我看来,这纯粹是狗屁逻辑,没有运动员,你哪里能欣赏到高水平的赛事?没有你们这些不懂观赛礼仪的观众,运动员们照样可以打自己的网球——我不是为李娜的失败辩护,我只想说一点:观众在比赛过程中发出了不该发出的声音,违反了网球比赛的观赛礼仪,这就够说明问题了。
中国人的观赛无礼仪,远不止网球比赛。上周和本周,我分别观看了体操比赛和蹦床比赛。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考虑,这两项比赛都是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的,观众席的志愿者举着“请勿使用闪光灯”的提示牌走了好几遍,场内广播也多次提醒,但闪光灯依然闪个不停。在今天的蹦床比赛中,中国队很有夺金希望的黄珊汕意外失误,痛失进入决赛的机会。以我当时在场内的感觉,她的失误与观众们大声的欢呼有一定关系,与闪光灯或许也有关。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观众是应该保持安静的,但当时,场内的观众看到黄珊汕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就大喊大叫。
这样的例子在本届奥运会中俯拾皆是。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两天前就曾抱怨说:“你们也看到了,在吹哨之后,还有观众在不停地喊加油……气氛太热烈,一个是运动员心态容易浮躁,走台以及做动作时就不能太专心。另外,如果太吵的话,双人比赛说话就听不清口号了,两人没有办法配合,很容易出现失误。”
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礼仪的缺失结合起来,我竟发现:中国很像一个暴发户,有了点钱,搞个大排场请大家来玩,却又不懂得待客的礼仪,结果只能闹笑话和制造尴尬。怎么办?慢慢来吧,一般来说,只要好好培养,暴发户的下一代还是有可能变成文明人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