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毓然同学给我发了一个ppt,那是她们在一门研究“网络传播”的课程上所作的报告,主题是博客。作为大二的小盆友,她们的报告非常强大。在这个报告中,她们重点分析了博客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并认为:
无数的超链接。无数的回帖。强大的标签功能使得所有网民都可以找到同一标签的博客参与讨论。信息充分流动,交流和反馈及时,成为了咖啡馆,沙龙或者广场。
对于这个观点,我有些不同的意见。在我看来,博客,至少是现在的博客,还没能成为咖啡馆、沙龙或是广场。
原因很简单:咖啡馆里的讨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性也是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所必备的性质。但是在博客中,博主和读者的关系显然不是平等的:博主有全部的管理权限,而读者只有发表评论的权限,这项权限还时常被博主关闭;博主有几乎无穷的空间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读者如果想要发表看法,只能依靠那一点小小的评论框,输入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字;博主的言论在最重要的位置显示,而读者的意见只有点进具体的页面才能在很不起眼的地方看到。
这一切都决定了:现在的博客更像是一个课堂,老师(博主)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控制权、主动权。读者就好比讲台下的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里只是沉默地听着,即使偶尔发表意见,也是片断、短小的,无法与老师的话语形成抗衡。
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那么,怎样让博客成为咖啡馆而不是课堂呢?我想到了这样一些解决方法:
1、trackback技术
这是一项已有的技术,凭借它,人们在他人的博客上看到某篇文章后,如果想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那么可以回到自己的博客,发表言论,然后利用trackback通知对方。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让发表评论的人处于同样的地位(都是博主),以平等的姿态进行讨论。它的不利之处在于讨论的地点似乎过于分散。
不过,也许还根本没有到讨论它的不利之处的时候——据我观察,trackback技术被使用得极少。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本来很多可以形成讨论的话题,由于没有使用trackback通知对方,结果就泯灭在摇篮中了。
trackback技术为什么遭到冷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技术的复杂性使得绝大多数博主难以接受?还是BSP过于忽视这项技术?抑或技术本身存在很大缺陷?
2、给读者更多权限,改变博客页面布局
既然现在的问题是读者的权限太少、地位太低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赋予读者更多的权限,并且改变博客页面布局的方式进行调整?如果我们把博主的文章和读者的评论放到对等的位置,情况会是怎样?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变成一个论坛了吗?博主是版主,读者是普通注册用户。的确很像,但又不全是。对于这样一种介于博客和论坛之间的形态,不知道有没有人尝试过?
3、建设博客话题聚合网站
现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博客阅读器网站,但它们基本都是以单个rss源为单独频道,由读者分别订阅各个频道进行阅读,没有进行信息整合。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以聚合博客话题为内容的网站,我觉得如果尝试建这样一个网站,也许会有很好的前景,并且会大大促进公共讨论。
在这样的博客话题聚合网站上,我们可以通过tag功能和人工操作,将整个网络中讨论同一话题的博客文章聚合到一起,提供给读者阅读。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读者不再是阅读某个特定的博客,而是阅读某个话题。
如果这样的网站发展得好,也许可以取代我们的新闻门户网站,至少可以与之相抗衡。传统门户网站提供的是传统媒体的信息聚合,而博客话题聚合网站提供的是千万博主对各种话题的信息聚合。如果我是读者,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后者;如果我是博主,我会因为看到其他人对同一话题的意见而进行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博主的意见,似乎是想让博客成为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
但是,为什博客要成为咖啡馆呢?我认为一个网友去申请博客,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我在网络上找个空间,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管理密码,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这是只属于我的空间。虽然不排斥别人进来看,但如果过客的言论影响到我,我当然有权利把他删除。
如果想平等交流意见,可以选择论坛,何必到他人的日记里争取权利?
我也承认有很多人限于技术等原因,希望将自己的博客打造成直接交流的平台。如果真是这样想,那他就更不会随便删除别人的留言了……
恩,这就涉及到对博客的定位啦。的确,现在大多数人都把博客定位为私人日志,这是无可厚非的,我并没有说希望大家的博客都变成咖啡馆。
但另一方面,你也不能说所有的网友申请博客都是很私人的事情,都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比如说我就不是的…… 🙄 我希望我的博客不要变成完全属于我的自留地,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讨论。对于那些想利用博客来进行平等的公共讨论的人,或许可以借助一些技术上的设计来帮忙。 😀
目前由服务商提供的blog形式大多是一个人来撰写并维护的, 尽管可以有多名作者一起撰写并维护, 但是一篇文章本身仍然是有一名作者完成的. 并且”撰写”和”回复”的这种结构, 使得blog本身摆脱不了课堂这样的形式
真正的解决方法是维基百科模式. 如果你看一下维基百科每个条目旁边的讨论页就知道维护这个百科的群体是多么庞大. 这是因为, 只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修改条目的权利, 才能使得一篇文章融入多个人的智慧. 它既融入了论坛(相关文章条目的讨论页)也融入了blog(文章条目本身), 这样既能够组织讨论, 也能够记录讨论的成果, 使得它更像一个咖啡馆, 或者siminar.
博主的想法我能理解. 事实上现在有两个途径实现你的想法, 一个是把你现在服务器里面的博客程序换成维基程序, 维基程序有很多, DokuWiki, Teddywiki和PmWiki都不错. 另外一个就是申请一个Google协作平台, 加入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对文章进行修改, 当然修改是需要管理员审核的. 并且需要管理员公布一定的写作规范. 不过这就是后话啦. 💡
关于最后一条,可以看看郑昀的玩聚SD
我觉得你的描述很像新浪的博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