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08年度人物的评选中,将“80后”列为了候选人,并得到了网友的广泛支持。截至12月21日下午3点,这个选项获得的票数位居第二,仅次于另一个群体——北川中学2793名学生。
在投票页面上,《南方周末》是这样介绍作为候选人的“80后”的:
如果说经过反击西方媒体、全球保卫奥运火炬、抵制JLF,中国“80后”第一次高调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新兴社会群体的力量,那么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中,“80后”用志愿者的方式,找到了一条贡献自己真正建设性的道路。时光的流逝让曾经稚嫩的“80后”已经成年,或必须成年。
这也是今年人们肯定“80后”的习惯表达方式,即历数“反击西方媒体”、“全球保卫奥运火炬”、“抵制JLF”、“抗震救灾”和“奥运志愿者”,并以这些事实证明:80后长大了,不再稚嫩,而是找到了“贡献自己”的道路。类似的表述不光被用于“80后”,还被用来形容“90后”。
当人们安于这种表述,甚至《南方周末》都采纳了这种表述的时候,我却感到一种不适,甚至不安。我觉得,所谓“80后、90后登场”的实质,不过是这一代人按照某种被设定的路线向前走了几步而已,不过是这一代人的某些举动符合了官方的利益而已。
从以前为人诟病的“小皇帝”,到如今的一系列“光辉事迹”,“80后”真的变了吗?根本没有。想想吧,短短几年间,一代人怎么可能突然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发生改变的,不是“80后”自身,只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评价而已。
在我看来,“80后”仍然是之前的那个“80后”,这是成长于一套人所共知的教育体系之下的一代人,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其实只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今年“80后”的那些“光辉事迹”,真的有那么“光辉”吗?“反击西方媒体”、“保卫奥运火炬”和“抵制JLF”不过是民族主义的表现的而已,也是教育的结果,其中或许还掺杂了很多别的不太光彩的东西。“抗震救灾”是人的正常反应,是全国所有年龄的人的行动,跟“80后”并没有特别的关系。至于“奥运志愿者”,除了展现出这一代大学生在英语等方面的素质比较高(这是应该的)之外,真正值得骄傲的又有什么呢?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80后”叛逆的时候,为什么舆论要疯狂地进行批判?难道“叛逆”不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表现吗?难道“叛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件好事吗?如今,当“80后”表现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捐钱,当志愿者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就要大加表扬?难道在这表面的赞誉之下,没有隐隐流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吗?
“80后”“90后”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登场,他们今天得到的光环或许只是一种利用的结果。我总觉得,当一代人真正具备独立思考、坚持常识、心怀天下苍生的品质时,他们才可以真正被视为成熟,被大加赞赏。而今天的“80后”,在抵制完JLF,在给灾区捐过钱,在做完志愿者之后,真的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吗?
这篇写的非常好,我要留个言。
当80后在新三座大山下艰难的生活时,民族主义的适时爆发就成了“斯德哥尔摩”效应”的最好证明。
我就是80后。在你的话语里我无疑是被怀疑了一把。
我们稀里糊涂的诞生在这个国度,生在80年代,然后莫名其妙的被贴上各种标签?今天80后,明天90后,整天折腾这事儿。这些人是要把别人都踩在脚下然后振臂高呼自己很牛逼吗,去死吧。谁也无权给我们上标签。
时代是个巨大的容器,在他的时空象限里无所不包,60后,70后,80后,90后等等都生活在这个大熔炉里,这是个生命共同体,不应该硬生生的用时间段来划分人群。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哪国哪族黑的白的公的母的老的少的南方或是北方的,都一个样,你只代表你自己,我只代表我自己,每个人都只代表他自己。。大家可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政见,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控制与反控制的历史 ,有人站在控制者那边就有人站在反控制者这边,无关卑鄙或高尚。真正可耻的是那些以为自己可以代表别人,可以不经过别人同意就随便给人扣帽子抓辫子。因为几个所谓爱国青年的一些举动就怀疑一群人是可耻的,而因为当局的几句好话就以为是阴谋更是可笑。
套用牛顿那句话,假如我们这代人取得了什么成就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假如我们的成就不值一提,那是因为我们踩到了侏儒。
说的很好,这十年光大学毕业生就何止千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判整整一代人,这种行为本身的盲目自信不知从何而来,不管南周亦或是其他动辄口称“80”“90”,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不知这样一批人本身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整一代人的是非?
如果说80,90年出身人的错误是年代的话,正如作者所说——没有什么可骄傲的,那么60,70年出身的人,又有什么是值得历史大书特书的呢?
我自己也是80后,我也反对贴标签。我在博文里面所说,都是我自己身处80后人群中观察的结果。我的意见只代表我自己,我也为我所说的负责。
另外,你的昵称非常不雅,我帮你换了一个。
我想我们并不是要去审判谁,我自己,还有上面留言说“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兄台,都是80后。与其说是审判,不如说是自我批判。
对于60、70年代出生的人,我怀念他们在80年代的理想和作为。
NND
我后来的评论怎么被删了??
拳民斯德哥尔摩
什么破玩意,80后也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
我80后,我承认确实是被某些不怀好意的利用了。
去救,那是人道主义,跟某些党派媒体说的那啥没关系。
地震的时候,大家都是本能逃命,不是某精神,就是本能。
地震过后,修房子是生存需要,也不是某些人宣传的某某精神,也是本能。
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是故意的。
还有,当兵的去救灾后来都是得了某些奖励的,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
哈哈,有意思。
啥0后都有区别的,里面也有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