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则轶闻:人大一男生自入校之日起就以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总编室或新华社总编室工作为目标,据说他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并将其刻盘保存。

这是怎样一种境界啊!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别说《新闻联播》了,就算每天上网看看“煽色腥”(sensational)的八卦新闻都不一定能坚持得下来。人人都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觉得新闻就在身边唾手可得,可有多少人真正爱看新闻呢?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被生活逼迫,而不是主动去阅读新闻的,因为我们害怕被飞速前进的时代淘汰。

这让我想起两天前收到的一封邮件。这个学期我担任一门新闻学课程的助教,一项主要任务是每周课前10分钟就上周发生的重大新闻向同学们提问,老师希望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写信给我的正是一位上此课程的师妹,她略带困惑地问我:像上周发生的孟买恐怖袭击、泰国政局混乱、奥巴马提名内阁人员这些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话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每次看这类的国家和国际大事时,总觉得头疼,觉得是要强迫自己“背新闻”而不是看新闻。

平心而论,对于有些所谓的重大新闻,我也很头疼。如果不是每周需要选择话题提问,也许我自己也不会点进去看。其实,不喜欢看新闻,尤其是不喜欢那种“正经”的政治经济新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最主要的大概有两条吧:首先是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兴盛,我们宁愿“娱乐至死”,也不愿意严肃地活;其次,长期以来我们的政治经济新闻(尤其是政治新闻)做得太死板、僵化和意识形态化,像《新闻联播》那样的节目,不爱看是很正常的,开头提到的刻盘那位实在是奇人。

但这终究不是一个好现象。记得前一段时间WJ老师提醒我们说:在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统,大学生也是知识分子,而且是一个社会中最具批判性和理想主义的群体。所以,如果大学生,特别是如果北大学生都不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话,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感到悲观的。

我在回信中说: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泰国政局?因为这是一个亚洲国家的民主政治遇到的问题,通过观察泰国,我们可以思考:它的民主是在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民主”本身的问题?泰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国家的民主改革提供怎样的借鉴?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孟买恐怖袭击?因为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头号敌人,而它的背后是巨大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宗教冲突。这次恐怖袭击又揭示了哪些方面的矛盾?对于中国又有怎样的警示?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奥巴马提名内阁成员?因为不同的内阁成员会使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呈现不同的倾向,更重要的是:“投票”过后的“组阁”也是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观察它同样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民主的问题。

也许你还是会问:“泰国的政局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是的,它根本不会影响到你的衣食住行,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公共关怀,我们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我十分理解“背新闻”的痛苦,我也非常希望你以后可以怀着兴奋的心情去阅读每天的新闻。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感兴趣。许知远有一本书叫《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其实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是以主动的姿态去观察、思考和参与,而不是被它裹挟进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