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第一门考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本科生感叹说:你都研究生了,怎么还要跟马克思纠缠?唉,谁让教育部规定所有人文社科的研究生都得学这门课呢?哦,其实也不是教育部规定的,真正做此规定的,可是非常非常高级的人物呢。无怪乎经常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在政治课上略带得意地说:我知道你们都不喜欢上这课,但没办法,这个事情我们也决定不了,连教育部都决定不了,是政治局定的呐!

其实说实话,我觉得“经典著作选读”这种形式还不错,起码是让我们真正回到马克思的原文,而不是接受那些经过解读了的二手东西。不过,无奈的是,所有的政治课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对马克思的原文也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解读。这跟密尔在《论自由》中所说的政治考试“不应当变成测验意见真伪,而应当只是测验事实知识”真是大异其趣。因此,我很同意崔娇娇同学的MSN签名档:经典前加一个“马”字就会变得十分有压迫感。

如果马克思活到现在,并且来看看中国的政治课,估计也会很有压迫感。他老人家提出了社会科学中经典的“异化”理论,可谁又能预料到,如今马克思自己也被异化了呢?我记得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发出这样的“天问”:马克思的理论源自对自由的渴望,他强调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可是为什么许多号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最终沦为专制和极权?

这是历史的吊诡,是马克思的异化,是人类的悲哀。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另一重悲哀是:于学生们而言,当马克思变成乏味、僵化的“思想政治课”的代表,变成学生们抵触的对象,马克思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反而隐匿不见了。今天所有的学生都在学“马哲”、“马政经”,然而,你若问他们:马克思有哪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除了“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辩证法,除了资本家剥削的剩余价值,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们还说得出什么吗?也许很多人连“异化”都不知道,至于马克思对其后法兰克福学派等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又有多少学生真正了解?

许多马院老师都津津乐道于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以及《资本论》在西方热销这样的事情。不错,马克思非常非常伟大,不过它到底伟大在何处?为什么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民都那么怀念马克思?没有老师道出真正的答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