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们的新闻营团队中,有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同学人气非常高,大家都叫他“一剪梅”。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在配有K歌设备的“龙猫”大巴上一展歌喉时所唱的那首震惊四座的歌。
“一剪梅”同学后来说,他所唱的歌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因为费玉清是台湾人,《一剪梅》这首歌在台湾的普及程度不亚于大陆,因此选择了这首能引起两岸同学共鸣的歌。
事实上,当时他唱的歌有两首。除了“一剪寒梅,傲立雪中”之外,还有一首《把根留住》。比起《一剪梅》,这首歌更能显示出他在选歌时的用心:既考虑到童安格是台湾歌手,更表达了对两岸“让血脉再相连”的愿望。
是的,台湾这个美丽的岛屿尽管漂泊在太平洋中,但它的根在大陆。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出发,这个结论都不容置疑。正如龙应台所说:“中国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一部份,就比如心脏是人体的一部份一样。我们……不应该谈‘去中国化’──因为去了心脏还有自我吗?”“中国文化,或者说汉语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依。”
龙应台甚至认为,台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夜明珠”。如果要看一个更纯粹,更细致的中华文化,那么必须到台湾去,而不是北京上海,也不是西安杭州。
所以,当“一剪梅”同学在车上深情唱着“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时,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驱使着我,让我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恨不能马上看到两岸团圆。
二
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或许并非那么简单。
去年年底,当《海角七号》在台湾热映,并通过网络传播到中国,令无数大陆观众也为之痴迷的时候,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却认为,这部电影表现出了台湾人对日据时代的“思念”,甚至称之为“毒草”——这是一个典型的文革用语。
“若要开宗明义给这部台独毒草影片下个定义,那就是:以无限怀念日据时代为情感基调,强调现实社会中的日台亲善;并以排斥中国,迈向‘正常国家’为主要诉求的台独电影。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是透过一个若隐若现的日本人,他对于台湾女性的眷恋,企图营造出一个现实国际社会中,日本对于台湾的无限暧昧又不便明讲情感(实则是绿色导演皇民化心态的具体体现),而影片中台湾女子终老守候日本人,更是反映了深绿导演魏圣德对于日本殖民时代的忠贞眷恋。”
这是一位名为“好好先生”的网民针对《海角七号》发表的评论。这位网民的思维和语言跟他的名字大相径庭,在他那些过分的联想和激烈的用语背后,实际上是一颗脆弱的内心。就好像一个多疑而脆弱的男人,整天害怕自己的女友跟她的前男友还有联系,于是见风就是雨,看到一点小小的异常,就立刻怀疑自己的女友跑回去找她的前男友了。
台湾的“情史”过于复杂,曾经有过好几个“男友”,这就是问题所在。
当然,用这个比喻是不够恰当的,因为过去的那些多数并非“自由恋爱”,而是被侵略。在天涯论坛上,一位大陆网友说:“站在对岸的角度,从1624被荷兰霸占之后,被西班牙侵入,被郑成功收复后很快再次被割据,被日据,被蒋占据。这样复杂的历史,让它对1949年才新成立的政府有归属感,何其容易?!”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那些入侵者虽然是可鄙的,但他们留下的文化影响却是难以彻底消除的。更何况,台湾岛上还有很多原住民。这就使得我们在谈起“根”的时候,无法指向一个单一的文化。
三
物极必反。历史、文化过于复杂,过于盘根错节,结果反而是让台湾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无根的岛屿。所以有台湾人抱怨说:“台湾有根吗?汉人来了驱赶原住民,日本人来了压榨大家,外省人来了又压制本省人,民进党来了反压制外省人,无止无息地破坏得来不易的传统。”
也许许多台湾人都困惑于“根”的问题。在台北的一天,我偶然看到一辆在车身上涂满了字的出租车,接近一看,上面写的是“台湾根本就是美国的属地……欢迎加入美国台湾州……”
我想,在这种荒唐的说法背后,必定带有认同感的失落和急于寻找归属的心理。
在台期间,我听到不止一位老师和同学用“大熔炉”来形容台湾。在我们的经验中,这个词是一直被用来形容美国的。从表面上看,台湾的确有点像美国,呈现出多种文化共存的生态。但是,台湾和美国却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后者是建立在一片崭新的处女地上,而前者却有着太长的历史沉疴。这个差异是致命的,它使得台湾的“大熔炉”始终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
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台湾还将继续漂泊,族群的割裂还将继续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怎么办?
前不久,许知远在一篇文章中说,他在台南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指着孔庙院子那些石雕的汉字“天佑台湾”说:“台湾人太狭隘了,孔子是世界的孔子,不是台湾的孔子,也不仅是中国的孔子。”
这位老人的话也许能提供一些启发: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用太执着于脚下。开阔心胸,抬起头来,看看世界吧。
■
【“我所见到的台湾”系列至此告一段落,谢谢大家的支持,尤其是台湾Yellow同学的参与。短短十天的时间是无法将台湾看仔细的,所以文中的观点也许会很可笑,请多多包涵。】
ㄜ…
其實我在聽那兩首歌時跟本沒想到那麼多
這就是台灣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
我們不在意,也許是說跟本不去想,快樂就好
也許是另一種認同感混亂下的反應
我很驚訝大陸學生對兩岸問題這麼的感興趣!
台湾朋友似乎异常喜欢在长途车上唱歌。
记得当时和台湾救国团的人一起参加活动时,一个人民日报台湾组的记者上去唱了一首中华民族颂,把他们都震了……
十天的台灣之旅,你就能把台灣觀察及描述地如此透徹,你看到的是深層的文化情感,如果再給你十天,你可能比台灣人還了解台灣這片土地的真正內涵;雖然,相當不捨這是你台灣行的最後一篇文章,但是,這篇「根」,你這Title讓我很感動,因為這背後的心情是複雜的,是矛盾的,是難以言喻的哀傷,因為,侵略的歷史,讓台灣就像是一個需要依靠的少婦,卻當她被迫去跟隨一個外來新勢力,最後,愛上了他所依靠的侵略力量,卻又不斷地被迫換上新的外來政權,不斷地習慣,卻似乎沒有一個是最後的良人,如果拿部電影來說台灣人,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挺適切的,雖然是述說著某一時期的歷史記憶,但卻把台灣人內心的糾葛表現出來,台灣的人民是「悲情」的一群人,所以,曾經有媒體人評論,一個政治人物如果要感動台灣人,只要在演講稿內多增加些悲情元素,相信要得到民眾認同不會太難;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所提出的愚蠢想法「去中國化」,我只能說一個沒有文化水平及修養的教育部長,他有什麼資格提出這種不負責任的計畫,我想許多學術相關人員會對這部分會感到相當不齒,台灣近期的無奈及悲傷,絕對是來自於選出這群烏合之眾來處理台灣事務。你還特地提出來說,讓我相當不好意思 😳 ,文化上也許會有出入,但是,就人性來說,我想這樣距離會少一些,對你的文章相當激賞,你如泉湧的文思,提供了我思考的機會及空間,這是身為台灣人一個難得的快樂,以後,還要請你不吝指教,對於內地,我真的相當陌生,所以,往後可能我會鬧出許多笑話,就請你海涵了! 😀
希望我的博客能成为包括你在内的台湾同学了解大陆的一个小小窗口 😉
另外,其实关于台湾,还有一个主题是我很关心的,那就是民主政治的问题。不过,这次台湾之旅中对这方面并没有什么触及,而且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所以暂且不发言了。不过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当民主政治选出阿扁这样的领导人的时候,你会对民主感到失望吗?当很多大陆人认为台湾的民主就是乱糟糟一团的时候,你们对自己的民主体制是怎么看的?
阿扁成為台灣總統,這樣令人搥胸頓足的失敗經驗,是台灣人民造成的失誤,而不是民主體制的錯誤,再好的體制,都是人所創造的,人在實行的,而大家一起制定的遊戲規則,共同可以接受的生活準則,就像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擁護主義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列出各自的優點,但是,反之,任何一方缺點也是多到數不清,「一體兩面」就是其中的簡單道理,所以,不是制度出了大問題,而是整個台灣社會的需求面向,台灣人民的渴望,陳水扁當選的2000左右,那時的台灣,經濟狀況呈現安康小富狀態,,平穩的生活,似乎會讓人感到無聊,這是人性,開始尋求心靈刺激是種反射,而當時國民黨候選人的分裂,造成了機會,一切都伺機而動,所以一逮到機會就水到渠成,大喊獨立的沒膽小人「陳水扁」藉此竄起,2004年的319之痛,那子彈劃過陳水扁的鮪魚肚皮卻穿透了多少台灣人的心,不管是心疼陳水扁,還是痛恨陳水扁,相信都很心痛,而難以勝數的弊案,難以估計賄金,這是誰造成了這大膽的小偷大搖大擺地走進總統府掏空國庫,還有四十台的碎紙機在絞碎「不能說的秘密」,這是誰選出來的總統,是叫「民主」選出來的嗎?是「台灣人民」所選出來的,所以,該對「台彎人」失望,該去思考社會狀況,才是根本的,也許民主讓我們有機會選到陳水扁,可是,社會主義就絕對不會出現像陳水扁這樣的爛人嗎?所以,我沒有對民主感到失望。
台灣的「民主」不該和台灣的「政治」畫上等號,大家所看到的混亂,有一大來源,就是台灣人所厭惡的「政治」,實行民主體制的國家「美國」,一樣實行民主制度,在選舉的時候,雖然免不了口水戰,但是,看他們的政治,比起台灣就有風度多了,在選舉過後,大家都能相互合作,為國家打拼,但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就沒有如此大的度量,無論選舉前選舉後,都難以放下心結,或是以「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之態來面對未來政治路途,台灣的政治人物喜歡作秀,是相當有名的,有些還會私下說好,假裝打起來或是爭論來搏新聞版面,反正,政治有奇形怪狀,也算見怪不怪,那群政治人物,就是台灣亂糟糟的演員,而新聞媒體就是播放這些政治戲劇的管道,還會自動放大效果,連台灣人都忍不住要驚呼,真是搭配的太好,台灣真的有這麼亂嗎?就得靠記者導戲的技術好不好,好的話,效果放大十倍。所以,民主不亂,是「政治」亂,民主不壞,是「政客」壞,民主對台灣人來說就像空氣、陽光、水,因為充滿整個生活,所以,忽視了民主存在可貴,就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美好資源,但是,很明顯地如果不好好珍惜,全民沒有珍惜,民主會像自然一樣,風貌盡失,破壞殆盡。
写得太好了,我能不能把你的这篇长长的留言转载到我博客的正文里面去? 😎
这个意思也可以说成大陆的根在台湾。
最终将后悔留北的冯友兰当年写道: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薊北…
不过所谓未有能北返者,只是南渡那代人自己。最终衣冠是要北返的。
哈哈
可以說
是女人都想自己選老公
這個老公爛她會氣自己笨
但再下一次
她還是想自己選老公
我靠,我也想转载
哈哈,这个比喻很巧妙!
yellow好强大…. ❗
各位都太客氣了,只是分享心情,謝謝大家! 😳
《一剪梅》和《把根留住》不是ktv里太监最忌讳的两个歌吗?
不得不感慨Yellow很强~~
hello,一个台湾同学把你的博客推荐给我看的,O(∩_∩)O~
第一次看到有人把统治台湾的势力称为台湾的男友,很有趣啊,虽然这个男友比较强势,与这个台湾女友有不平等的关系 😐
O(∩_∩)O 欢迎~~你博客里面的照片我看着好亲切~~~
yellow那段,我也想转……我想这段话可以帮助过于执着“统”与“独”这些政治立场的两岸同胞,试着换一种人文主义的眼光观察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