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不是我的钱!离开台湾的时候匆匆忙忙,没来得及把没花完的新台币兑回来。虽然这些钱约合人民币不到200块,但也够我在食堂吃20天了啊。于是跑到中国银行位于西单的总行,希望能把钞票从孙头换成毛头。

在无比豪华的大堂,我面对的是一个面孔犹如大理石地面一样冷冰冰的男柜员。他告诉了我一个比他的脸更让人心凉的“规定”:不收硬币。不收硬币?!可我这笔钱里面四分之一都是硬币啊!

我坚持要他出具明文规定。他不情愿地找人翻了翻,然后带着得意的神情指着一张纸给我看:“喏!中国银行文件!”我一看,上面还真是写着“不再接受外国铸币”,而给出的理由则是“保管困难、重量大、运费高”云云,总之一句话:硬币不值钱,保管运送成本又太高,我们中国银行可不愿意亏这个钱!

我鄙夷道:“原来就是为了怕花钱啊!”

大理石脸男柜员说:“银行是商业机构。”

看着他的嘴脸,我很想啐他一口说“没错,你们是商业银行,但是国有的!”当然,我还是忍住了,转身离开。没意思,国有名义上是“全民所有”,但国有资本的红利什么时候分到过黎民百姓的头上?希图这些国有企业为老百姓考虑考虑更是不可能之事。一纸内部文件(注意,是“中国银行文件”,不是银监会或外汇管理局文件)就可以把百姓兑换外币硬币的路彻底封死。

既然这些硬币要砸在手里了,还是赶紧给它们想想出路吧:要么自己收藏着,要么兑换给要出国的朋友,要么去淘宝开个店,卖给对外币感兴趣的人。

不过,这些都比不上一个“伟大”的创意:捐献给地震灾区。

根据《武汉晨报》去年6月13日的报道,武汉市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了市民捐款的外币硬币共300多枚,分属五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0多种面值,其中港币33元、美元27.12元、日元11471元、韩币1860元、台币26元。本来,中行还是要拒绝兑换硬币的,但在当时全民献爱心的环境下,谁敢给捐款设置障碍呢?于是,中国银行总行答复说:“特事特办,此为捐款,可破例给予收兑。”

这可真是一个聪明的办法!既让这些硬币恢复了流通,帮助了灾区,又让中国银行暂时低下了它高昂的头。你可别说这些捐外币硬币的市民“卑鄙”,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更**(此处二字可随意联想)的“商业机构”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