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在未名诗歌节开幕上唱《九月》

据说,今夜,每一个城市都在举行纪念海子的活动。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夜,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人在默念海子的诗。

20年前的春天,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此后的每一个3月26日,都会有许多人自发纪念这位早逝的天才诗人。这些纪念活动在20周年的今天达到高潮,而海子的家乡(也是我的老家)安徽省怀宁县也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包括瞻仰海子故居,凭吊海子墓、召开“中国·海子诗歌研讨会”等——当地官方介入纪念活动,在20年来还是首次。

在海子的母校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选在他的忌日这一天开幕。开幕诗会被命名为“春天,十个人读海子”,这个名字取自海子的最后一首遗作“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诗会的最后一首,也正是此篇。

在各种各样的宣传文本中,许多煽情者都使用了这句诗,他们声称:在这个春天,在人们的纪念活动中,海子又复活了。

这是一种无比取巧的表达。只是,海子真的复活了吗?

没有,至少,很难。

在我看来,海子诗歌最重要的特质是对现代性的拒绝和批判。在海子重复使用的那些意象——“土地”、“麦子”、“村庄”、“马”背后,正是这种灵魂在支撑。

海子死后的中国发生了巨变,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以更加难以抵抗的方式席卷全国,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从这一点上说,海子死于1989或许是幸运的。不过,他的诗篇作为遗产却不得不被时代的浪潮消解。海子的许多诗作,都被以一种现代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甚至是被消费了。

因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而获得最高知名度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变成了人们的心灵鸡汤,很少有人注意和体会到海子那故作温暖背后的彻骨孤独。更可怕的,是房地产商把这样的句子用到了楼盘广告中。

不仅如此,“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中的天才修辞,如今已经成为矫情的快速消费文学中的陈词滥调。“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变成了庸俗的情书。豆瓣著名人物卢十四(他也是海子的老乡)前不久说“纪念海子是最近流行的装逼造型”,这话虽然尖刻,却也不乏道理。当海子成为一个自我标榜的标签,成为一个消费符号,尽管人间一片喧嚣,但他的在天之灵其实更加孤独。

除了消费力量、商业力量、庸俗文化之外,现在,世俗政治权力也参与到了消解海子的队伍当中来。据说,对海子的纪念活动被怀宁县政府列为“2009年重点开展的十大宣传活动之一”。

这所有的一切,只能让海子诗中那天才的判断“现代人,一只焦黄的老虎/我们已丧失了土地/替代土地的,是一种短暂而又抽搐的欲望/肤浅的积木,玩具般的欲望”更加戳人。无论如何,海子已经死于1989,我们的社会也被1989改变,海子再也无法复活,我们再也无法回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