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赦国际”近日发表了一份各国政府执行死刑情况的报告,其中称中国去年最少执行了1700余起死刑,占全球的72%。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看来你的通讯社不仅关心经济上的统计数字,也关心司法上的统计数字。在死刑问题上,中国的有关部门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国际社会是清楚的,你的通讯社是清楚的,你本人也是清楚的。我是一名公务员,无权就中国的司法问题做出评论。
这是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3月24日下午例行记者会上的一段答问。可以看到,他的回答基本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这可以被理解为发言人的一种回答策略,不过他的最后一句话却让我很是诧异。
“我是一名公务员,无权就中国的司法问题做出评论。”单就这句话而言,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问题。公务员首先是公民,任何一个公民都有就国家事务发布评论的权利,这种权利并不因为成为公务员就会丧失。
如果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考虑,你可能会说:在记者会上,作为发言人的秦刚代表的是外交部,代表的是中国政府,所以他无权发表自己的评论。没错,在这种场合下,秦刚不应该发表个人言论,但他应该代表政府发言。即便拒绝回答,也应该以政府的身份,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可以说,秦刚的这句表述有逻辑混乱的嫌疑。
也许还有人认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负责就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而该记者问的问题与此无关。但是,死刑问题事关人权,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并不简单是国内司法政策问题。
退一步说,即使死刑问题真的跟外交政策、国际事务完全无关,秦刚的拒绝作答也显得很奇怪。因为事实上,在每周两次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虽然大部分提问都事关外交政策、国际事务,但外国记者提出的与外交政策无关的问题并不鲜见,而发言人也基本悉数做了回答。以“我是一名公务员”的理由拒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这么说是不是因为他想做出政府和司法不是一个系统的样子?
这个说法有道理,如果他真的是想到了这一步,也还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