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静脉识别技术”吗?
北京大学的每一个本科生都知道。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博学,而是因为他们正在被这项技术“迫害”。
从两三年前开始,北大的体育教研部就在全校推广了体育锻炼考勤制度。这项制度规定:每一个选修了体育课的同学,都必须在一个学期内进行十多次的早锻炼和二十多次的下午或晚上锻炼,而这些锻炼都将用打卡的方式记录在案,期末达不到数量要求的,体育课将被判不及格。
制度的初衷是好的:督促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嘛。但强制性的要求和机械的打卡制度造就了可笑的后果:每天早上,都有许多同学早早起床,赶在7点钟去指定的打卡点排队打卡(“锻炼”开始的时间),打完之后去食堂吃顿早饭,然后再回来打第二次卡(“锻炼”结束的时间),真正锻炼的人寥寥无几。更滑稽的是,由于采用的是校园卡打卡,认卡不认人,于是代替打卡之风盛行,经常可以看见一名同学手持一大把校园卡走向打卡机,仿佛手持一摞扑克牌。
体教部对此现象深为不满,却无力解决,于是便引入了高科技——静脉识别技术。据说,这项技术可以采集手指静脉中的血红蛋白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对个人身份的识别。
“静脉识别技术”,我总觉得这几个字是一个巨大的冷笑话。说得好听点,是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说得不好听,就是用科技实现奴役。
最近,北大里又在开展新一轮用科技奴役学生的行动,那就是在宿舍里安装“智能限电系统”。
据学校称,“智能用电识别器安装后,可对学生宿舍内用电器具的用电类型进行识别。若用电器具属于常规负载(如电脑、日光灯、电风扇、饮水机、充电器、小功率电吹风等),则正常供电;若用电器具属于热得快、电炉子等学校明令禁止使用的大功率阻性电热负载,一旦在宿舍内使用将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用电安全,5秒钟可自动恢复供电,如违章电器没有移除,将再次自动断电,直至移除为止,从而有效解决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的火灾隐患。”
可惜,这项技术好像不怎么过关,限电系统安装后,“小功率电吹风”根本无法使用,因为系统限定的功率上限是500W。500W能干啥?一台台式机的功率就二三百瓦了。
学校这样做,多半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安装智能限电系统是北京市教工委的通知要求。问题是,决策者们在推广这项技术的时候,难道真的是出于“为学生好”的目的吗?我看并不见得,他们所追求的,只不过是绝对的“安全”,绝对的“稳定”。他们并不关心学生的正常生活,更懒得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因为这与他们的仕途无关。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会禁止宿舍里使用一切电器,这样他们的乌纱帽就会有保障,不会因为一场突然的大火而丢掉。
正以为如此,他们才会使用科技来实现“管理”,将科技变为枷锁,变为奴役的工具。而手无寸铁的学生,除了逆来顺受,除了在BBS上骂一骂,还做得了什么呢?
早期的教育完全失败
后期的“教育”,或曰文凭买卖,就只好如此了
来支持了
🙁
同情你们,看来我们这些西部大学虽然落后但相较之下还是落后的“好处”……
此北大早已非彼北大……没有制约,此后更多的和尚打伞只是时间问题了……
还有说法。。就是这个发明,是体育部某亲戚垄断的。。。所以要在北大用。。
北大才开始啊,原来我们中青院是先进试点啊。
1.解决一人多卡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安装摄像头,加派老师及留守学生,被抓者,体育不及格并累及毕业。很有效。
2加紧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从盖章到刷卡,系统也在一步一步升级,更加“人性化”。不过花的是血汗钱。
3.将这种现象兴奋地宣称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特色文化。
4.平时避而不谈。
愿北中两校的交流能进一步加深,不用谢了。
赤果果的阴谋论呀,哈哈
恩,同愿
除了最后一段都支持,可以做比在在BBS上发帖更有意义的事,我也会做的。建议把你的帖子发到BBS上去,最后一段最好改一下。
BBS也只是一种无用的发泄而已,所以我不会发上去的 🙂
据说认识管理员就可以加打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