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篇以北大学生的性别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文中的一些数据很有意思,这里转载两组。
第一组数据是1978-2005年的北京大学新生中,来自城市和乡村的男女生人数比例:
看了这张图,相信不少人会想起去年曾经被很多人讨论过的话题——“谁的30年”?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受益者是谁,利益不变者是谁,而利益受损者又是谁?这张图从一个侧面给出了一种答案——在进入北大学习的学生中,城市男生一直保持着最高的比例,而城市女生的比例则有飞跃式的增长(从1978年的19.2%到2005年的41.0%);与此同时,令人惊讶并无语的是,农村男生的比例竟然出现了下降(从1978年的10.3%到2005年的10.1%);此外,农村女生始终维持着极低的比例,2005年的新生中仅有4.2%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女生。
伟光正的改革开放,不仅遗忘了农民,而且遗忘了农民的子女。
■
另一组数据则没有这么严肃,略微八卦:
这是一张反应性别与专业的表格。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2000-2005年来,北大男生比例最高的专业是物理学,达到了87.2%;女生最高的比例则是新闻学,达到76.8%。
原来只知道新闻学院的女生多,没想到新闻学院竟然是北大女生比例最高的学院,哈哈。
数据来源:刘云杉,王志明:《女性进入精英群体:有限的进步》,《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社会科学里女生太多啦,其实我不喜欢。
女生幽幽飘过。。。
现在物理已经屈居第二了
“伟光正的改革开放,不仅遗忘了农民,而且遗忘了农民的子女。”
这个结论仅仅来自北大一所学校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只怕未必能反映中国高校的整体情况。
比较全面的情况是这样的:
http://edu.people.com.cn/GB/9037087.html
第一张图基本上验证了我的一个判断,尤其是农村男生那条线,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制度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挖一挖的题目,如果有城市入学生源的阶层数据想必会更有趣!
这句话有歧义哦,哈哈哈
是不是工学院第一?
的确不能反映农民子女在高等教育中的整体情况,但能反映农村子女享用中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
有父母身份的数据,可搜论文题目《女性进入精英集体:有限的进步》
果然,阶层数据上的诧异比我想象的还大,而且不平等在落后地区更明显。这这将是一个凤凰男女越来越少的社会。。。
还有一个问题是,将来的趋势会是什么样子的。I’m not in a position to see the whole picture, but here is what i HAVE seen: 我给学院两个领导的孩子做家教,at the age of 10, 他们至少在美术和音乐一方面接受过培训,课外书看过一大堆,出过一次国,游览过全国省市无数……且不管那样的童年是否幸福,跟我们农村的孩子相比较,他们已经不是阶层的区别了,而是nobody 和 royalty 的区别了。
其实一直对第一个问题很感兴趣……
以前总听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故事,现在只感觉给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感觉社会的上下流动越来越难……
至于第二个,师兄竟然才知道!!
是啊,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平等了。我觉得互联网会是一个抹平这种差距的工具,事实上我自己就是依靠了互联网抹平了与大城市孩子的一些差距。
所以说,美国梦是美国梦,中国梦只是黄粱一梦……
至于第二个,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啦,哈哈
这个没有办法的事情,咱本来就是农村人啊
—
还好,这世间没有终极答案
除了比较入学人数,还要比较学生基数。农村人口有9亿,基数也是大于城市人口。
所以这样考虑,差距就更大了。
有才。静观其变吧。我现在能做的只有观望。
so..why not ….
师兄你好,我可以把这篇转到我的博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