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我前些日子在公交车的移动电视上看到的一则公益广告,据说最近这则广告还登上了《新闻联播》之前的黄金时段。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觉得拍得挺不错。里面的几个人物的确是正气凛然,那几句“你在伤害我”“你在侮辱我”“你在藐视我”“请你尊重我”可谓振聋发聩,整个广告展现了一个贪腐无处可寻,红包落荒而逃的和谐社会。
可是,越想越觉得这则广告经不起推敲,它真能起到“扬正气,促和谐”的效果吗?
在如今这个信仰已死的社会,正气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扬起来的。这则广告的名字叫“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片中那些拒绝红包的人无一例外将贪腐与“尊严”挂上钩,认为收了红包就是受了侮辱。
但尊严是靠不住的。当我们看到正当收入跟自己相差无几的同事小王又买了套大房子,隔壁老张竟然也开起了奥迪,而我们自己还在开奥拓的时候,有几个人会认为收红包比没钱更没面子,更让自己受伤害呢?
很多年来,政府的反腐工作一直试图以道德为武器,一会儿用马恩列斯毛来进行理论轰炸,一会儿又搬出中国传统儒家道德,好像这样就真的能提高人的境界,减少腐败的发生。但事实却是:官员们把马恩列斯毛和孔子孟子成天挂在嘴上,钱却照贪不误。
“以德治国”是不可靠的,至少在现在的条件下如此。正气和和谐要靠制度建设,靠民主法治来促进,诉诸“尊严”、“道德”这样无影无踪的概念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马恩列。孔子。这些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是治民。而非治官。以德治国。依法治国。都是指的治民。。。
逻辑上客体不同。
孙志刚。是依法治国。
法律。治民,只能解决最底线的问题。我拿了隔壁一盘樱桃?难道上法庭?所以有私了。。这是中国国情下该有的灰色地带。
红包之类的东西,难道赶尽杀绝?恐怕社会从此敢瘫痪一半儿。
法律必须健全,道德也需要提倡。人可以在受法律束缚而遵纪守法,而人类的最高境界还是道德束缚的。道德可以取不了作用(或者说短时间内),但是必须的提倡,必须宣扬。
這個廣告簡潔有力,真的帶來正氣美善,如果要說實質效果,還是必須要全體同心齊力把這個風氣帶起來,這支廣告是以普通老百姓為教育對象,所以,我認為效果還是可期待的;制度面的完整,民主法治促進,真的能夠有效制止紅包文化,用錢買人心的文化,就台灣而言,這樣的送錢文化可真是亂七八糟地過了一段時間,目前,我不敢說沒有,也許,在嚴格的法治控管下,只是成為地下作業,水果盒內不裝水果,裝滿了鈔票,現在更進步,直接開支票匯錢,從沒有斷絕過,但是,比起早期,現在似乎比較沒有那麼誇張,我有時也會想著風氣改變的力量是從何而來,相信那絕對不是一條法律及一則廣告所帶來的效益,但是,我相信是教育,從基本面做起的教育力量,台灣最近吹起了一股清流,就是馬英九帶起的,消滅了不少官場上應酬文化,減少了大官小官齊聚做黑的機會,大家都在克制,克制陋習出現,一天不習慣,兩天不習慣,四年後,甚至是八年後,大家總該習慣這種新的氣息,而這種由上至下的改革,相信又是新的方法,紅包文化漸成低俗過氣,降低自我格調的代名詞,這是需要時間,急不得卻又慢不得,隨時就要開始似有若無的教育,培養社會風氣,台灣在經歷陳水扁及馬英九時代後,貪婪文化的加劇及消逝會很明顯地這兩個時代起起落落,一則廣告,也許,力量不大,但是,如果能影響幾個人,也值得,畢竟,人要挑戰人性慾望,遠離金錢誘惑,實為不易,特別是在經歷辛苦打拼的墾荒時代,錢的誘惑力絕對不是我們這些出生擁有好生活的後輩,可以體會的,就讓年輕人成為這新時代的新潮流吧!
没错,教育很重要~不过大陆的情况是,假模假式的道德教育太多,但真正的公民教育太少。
谢谢你提供的台湾情况
这个广告看的还是蛮感动的,但愿可以起一些作用。
这是不愿说的话,各有各人的心事,又不知道,别人发生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又何必呢?难道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快乐会让那些 ❗ 觉得要是自己还是转过身看看1!1!想想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事!要是有是自己吗?回头去看看。有时候回想起很多很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