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我院师兄贾昊从12层楼上坠下。他的离开,我是在第二天下午得知的——那时,知道此事的人很少很少,不仅没有任何官方公告,也没有任何媒体报道。直到7月1日,此事才经由一个将其死因直指导师的主观性很强的帖子在网上广泛传播开来。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学院在善后事宜上的做法无可指摘,学院领导不仅当天晚上就赶到了现场,而且及时对贾昊师兄的母亲进行了安抚。由于贾母的身体不太好,受此打击更加脆弱,因此学院已经安排她看病、住院,并安排人照顾。贾昊师兄的不少亲戚、朋友也从外地赶到了北京,学院给他们安排了住处。贾昊师兄家境贫寒,学院已经组织教师进行捐款,学生也准备自发开展纪念和帮助活动。此外,学院一直在积极配合警方的工作,调查贾昊师兄的死因。就在今天下午,学院领导和警方又进行了一次接洽。等到尸检结果出来,学院会派车接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去接收结果。

善后是一方面,对真相的追问则是另一方面。这两天,网上对北大新闻学院骂得很厉害,有人讽为“新闻封锁学院”,有人称“新闻学院最擅长搞新闻管制”。对于初期的信息封锁,我同样很不解,很气愤:这个学院的老师们不是经常给政府、企业做公关策划吗?甚至贾昊师兄的导师谢老师不也讲“谣言止于公开”吗?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就变成了这样?起码从7月1日和2日的情况来看,学院的公关是失败的。

不过,我们也必须理解:很大程度上,新闻学院无法自己做公关,因为它决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是隶属于北大,隶属于这所“敏感”、“无小事”同时愈发官僚化的高校。今天傍晚,新闻学院发出了贾昊师兄离开之后的第一份公告。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一份措辞古板的公告必定是经过校方审核才可以发表的。

所以,作为在北大新闻学院学习了五年的学生,我想为自己的母院说点话:从2001年建院至今,这个学院的进步已经十分巨大,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学术水平上,同样也体现在信息公开的工作上。我曾经因学院的某些暗箱操作而愤怒,但现在,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同时,我更想说的是:新闻学院决不是“新闻封锁学院”,这里的老师传授给学生们的,是对真相的探寻,对权力的批判,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信,去看看阿忆、胡泳的博客吧。

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期待学院在贾昊师兄的事情上真正践行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我们的那些理念,这不仅仅是给离开我们的贾昊师兄一个交待,也不仅仅是给曾经与贾昊相依为命的母亲一个交待,更是给全院所有学生一个交待。我们这些青春年少、理想勃发,同时迷惘不安的年轻人,正在用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看着学院,我们希望看到学院做出成功的危机公关,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案例课;同时,我们更希望真相水落石出,所有的恶都得到惩罚,所有的善都得到肯定。只有这样,此事才能够加强我们对真相、正义的信念,而不是在我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社会的挑战之前就将它们摧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