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去年的冬天了。毓然在MSN上兴奋地对我说:她“初中的偶像和青春的怀念人物”要来北大了!为了这个消息,她一晚上没睡着觉。
这个人叫张曼娟,写爱情的台湾作家。
最终,毓然不仅和她的这位初中偶像合了影,要了签名,还单独“亲密接触”了十分钟。
后来,毓然把那套签了名的书借给了我。她说:“看《海水正蓝》你会哭的。”
不过,她说错了。我很平静地看完了《海水正蓝》,也很快翻过了《你是我生命的缺口》,反倒是在读《张曼娟妖物志》的时候有些支持不住。没哭,但有些失魂。
我想,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吧。如果我是在中学情窦初开的时候读到《海水正蓝》,可能也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但现在我已经22岁了,已经难被那种故事打动,而《妖物志》这样的故事却正击中了我的软肋。
其实《妖物志》能够击中的不只是我,也许还包括大部分的成年男女。我相信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具备一种“妖物情结”,这种情结以《搜神记》《聊斋》之类的古代小说为顶峰,一直延续至今。
张曼娟的现代版《妖物志》正是在古代故事的基础上改编的。在她的笔下,主人公总是在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遇到妖物(比如写不出作品的音乐家,中年危机的男子,精神抑郁的女子),而这些妖物总是能给予主人公他们内心深处最想要的东西。于是,在悲剧性的现实面前,与妖物的纠葛便成为唯一的救赎方式。
只是,那妖物究竟是若有若无、抓不住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们真的遇到过妖物吗?那些短暂的极乐究竟是幻觉,是梦境,还是真实?
也许每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内心深处都期待着一个妖物出现,他(她)完全属于你,完全契合你的欲望所指。
我们都知道,从来不可能有这样的妖物存在,但我们却总也放不下那个奢望。于是,便有了“妖物小说”这种类型,有了从古至今连绵不绝的妖物故事。
看惯了学长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突然看到这么一篇温雅的还有点不适应~
关于妖物小说,我一下子想起了《新白娘子传奇》,隐约记的好像是出自《警世通言》?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
现在才有点感觉了。
恩。我觉得我现在看感情小说什么的都很少感动了,倒是看历史呀政治呀比较容易感动~
哎~
……
從國小開始,身邊的女生朋友們,就很喜歡看愛情故事言情小說,但是,我偏偏就不喜歡看那些東西,所以,也從來沒去過租書店,我和JANE一樣,喜歡看歷史的東西,我很少哭,但卻很容易會被古文物搞得眼眶泛紅,看到同好,真讓我感到高興,版主,寫這篇文我倒是沒有很意外,因為,總覺得版主是個看似充滿剛直理性卻交雜著豐富溫柔的感性因子,這也許就是博主的博客總能吸引很多人閱覽的關鍵因素。 😀
哈哈,你们可以多聊聊 😀
这篇小文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
呵呵
成年人总是在绝望时期待明知不存在的东西。
虽然沐童不写妖物小说,但他的文字里有我最想要的东西 忽忽~~
“现在我已经22岁了”看到此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