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采访的是与非
——央视《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院?》观察之三

超市乳酪货架上老鼠横行;员工把过期的腐肉浸泡在漂白水里,等肉的臭味除去后,再换上新的包装,打上新的生产日期;至于乳制品,则用洗甲水去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

这是1992年发生在美国“狮子食品”超市的一幕,它经由美国广播公司ABC的《Prime Time Live》节目播出,轰动一时。狮子食品的股票价格随即大跌,总共损失十三亿美元。

拍下这一幕的,是ABC的两名记者。他们头戴假发,怀揣假身份证和假推荐信,编造了虚假的工作经历,到北卡罗来纳州的两家狮子食品超市求职。获得工作后,他们在假发中藏匿了和唇膏差不多大小的微型摄影机,并在身上暗藏了微型麦克风。

恼羞成怒的狮子食品到法院起诉ABC。在法庭上,ABC记者拍摄的超过40小时的录像成为关键证据——虽然其中有许多对狮子食品不利的镜头,但有一段录像显示:两位潜伏进狮子食品超市的记者试图鼓励自己的同事违反健康操作规范。原来美国记者也爱玩“钓鱼”这一招!

法庭认为,ABC记者的行为存在欺诈,狮子食品一审胜诉,获赔550万美元,但随后赔偿金额被降低为31万6千美元。ABC继续上诉,最终上诉法院推翻了判决,理由是:虽然ABC的行为有错误,但狮子食品并不能证明自己被ABC的行为直接伤害了——关键在于,狮子食品确有将过期食品出售的行为,因此给狮子食品带来损失的是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因为ABC将这些行为公之于众。

发生在美国的这一案例和央视偷拍北大医院有些相似。根据北大医院的说法,当天央视的采访是这样进行的:

“当日乔装成病人的记者来到诊室后说自己有‘泌尿系感染’,请求小刘给自己开点药,并一再强调以前吃过,效果很好,在小刘问诊的同时和他‘套近乎’,说自己的侄女也要考北医的研究生,想从小刘这里取取经,于是小刘就坦坦荡荡地告诉她如何复习备考,殊不知有一个针孔对着自己。最后小刘因为觉得开这点药很简单就没有请示当时值班的具有执业资格的二线医师,自己开了药方,违反了医院有明确的相关规章制度。实际上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几天还找了其他几位急诊值班医生,但他们都没有给她开药,只有小刘开了药方。”

如果这些说法属实,那么这显然是一次“钓鱼”采访。但与ABC的案例不同的是,央视只能证明小刘在被“钓鱼”时违反了医院规定,不能证明小刘没有被“钓鱼”时也会违反规定——央视并没有拍到普通患者就诊时小刘单独开药的镜头。相反,ABC拍到了狮子食品员工未经“钓鱼”时依然违规处理食品的镜头,因此才有了终审胜诉的理由。

所以,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美国,小刘将央视告上法庭,最终胜诉的可能性极大。

当然,北大医院的说法也可能不属实,央视记者可能没有“钓鱼”,仅仅是用了针孔摄像机偷拍而已——那么,这是否就是正当的呢?

在新闻学界和业界有一个共识:偷拍(学名“隐性采访”)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道理很简单:偷拍本身是一种欺骗,是对职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一种挑战。普利策奖的评委曾经表示:“报纸本身获取新闻时不诚实,怎能为诚实和尊严而奋斗?”央视《新闻调查》内部也有这样的规范:“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用做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使用。”

那么,央视的这次偷拍是否真的是万不得已呢?

并非如此。例如,如果要调查没有取得执照的实习医生是不是在单独值班,记者大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进值班室要求查看排班表,并请医生解释自己的身份,而不必用偷拍的方式获取医生名单。又例如,如果要调查一台手术的主刀医生是不是没有获得执照的实习医生,记者大可以去手术室查看,而不必用偷录的一句“他去上手术了”就证明他是唯一的主刀医生。

归根到底,这里是医院,不是毒贩老窝——有什么必要偷偷摸摸地去获得只言片语呢?更何况,偷拍到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除了给观众以刺激的感觉外,这么做还有什么用处呢?

此外,隐性采访还是一种对行业形象伤害极大的方式——如果满世界都是偷拍的记者,不但记者的公众形象会大打折扣,社会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也会急剧上升。发展到极端时,人们会对身边的人丧失起码的安全和信任:CCTV在偷拍你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