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开一家报刊亭。

从小学回奶奶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那里有一家小小的报刊亭。蓝白相间的外表,巴掌大的面积,和后来我在北京见到的那些完全打开之后占地颇大的报刊亭长得很不一样。每个月,我都会期待着报刊亭摆出新一期《童话大王》的那一天。不过,我手里并没有钱,大多数情况下,我会满心欢喜地等着姑姑给我买来。

那时的我特别羡慕报刊亭里的卖报人。他们坐在小小的亭子里,不怕风吹日晒,有几乎无穷尽的书报可以阅读。他们可以成为整个小城里最早读到这些报刊的人,也可以是最方便收集齐某一种报刊的人。如果累了,可以看一看亭子外来来往往的行人,或是蜷起身子,躺在一堆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刊中发一发呆。

可是后来,这座小小的、承载了我童年美好期待和小小愿望的报刊亭不见了。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也许是我高中到市里上学的时候吧。现在的那个十字路口街边开着一些服装店和美容店,看起来比小时候繁华,街上的车也多了很多,但却让我觉得很失落。

小城里并不是没有报刊亭了,每次假期回家,我都能看见一两个,但它们都不是我记忆中的报刊亭——现在的那些报刊亭,看起来那么脏,被安置于那么嘈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报刊种类那么少,被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是一些我闻所未闻的报纸,瞥一眼标题,和《环球时报》很近似。

我不知道在小城里的报刊亭还能不能买到《童话大王》,但我知道在那里遍地难寻《南方周末》,更不用说那些被大城市的居民们早已熟悉的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杂志了。没有了记忆中那个美好的报刊亭,我眼中的小城愈发干枯和贫瘠。

我一直觉得,一座城市中报刊亭的多少和报刊亭中报刊种类的多少是与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成正比关系的。有一些我所厌恶的城市,尽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你走过了无数个街口都无法找到一家报刊亭。在那些城市繁华的地段也竖着一些亭子,不过它们有的被用来卖饮料和食品,有的则是环保公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