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往返于北京和家中的旅途都是一场历险,让人头疼的事情并不来自于小偷和骗子,而是身边的同胞。
从家开往合肥的硬座车厢里,对面的大妈很自然地把鞋脱了,很舒服地把腿盘起;坐我旁边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的同学也同乘一趟车,便执意要他挤进来坐在一起,于是我们这一排人都动弹不得。到了合肥转车,候车室里尽管有禁止吸烟的标识但依然烟雾缭绕,坐下之后突然觉得眼前在飘瓜子壳,还有一坨疑似痰的东西落在脚边,起身一看,原来是楼上的人正凭栏嗑瓜子,好不舒坦;上了硬卧车厢,还没熄灯,对面的大叔就已经打起鼾来,整个车厢都为之震动——好吧,如果说这是生理现象无法避免的话,那么那个带孩子的大姐为什么熄灯之后仍然喋喋不休,比她孩子还闹腾呢?凌晨一点,上铺大叔的山寨手机突然铃声大作,而大叔接电话的声音还要盖过铃声三分,丝毫不顾忌车厢里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入睡。
关于旅途中见识的中国人的种种陋习,我之前也曾写博客发过牢骚。不过这一次的旅途中,我一直在读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于是我也想学着他的思维方式分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公德心,为什么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答案出在历史和文化上——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皇权统治和小农经济,每一个家庭都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长,很少与他人发生关系,更没有古希腊人那样的城邦民主,所以,中国人在根本上缺乏公共意识。尽管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型,但这种国民性的转变却需要花去更长的时间。
在官方话语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自私”著称的,但在我看来,中国人才是最自私,最个人主义的。在中国人的辞典中,从来没有“他人”、“公共”这样的字眼,有的只是“家庭”和“国家”这两个词。受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家族意识极强,这种意识后来演变为“派系意识”,上至政治权力中心,下至普通乡村,无不被这种意识笼罩。而国家意识的兴起,则是最近一两百年的事情,一方面是由于外敌入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统治者喜欢用民族主义来维持稳定,这使得中国人的国家意识空前膨胀。
遗憾的是,无论是家族意识还是国家意识,都不是公共意识,甚至可以说是公共意识的反面——公共意识是要为他人着想,为我们的公共生活着想,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利益;而家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则是为自己的家族和国家着想,而且往往不惜以牺牲他人和“异己”的利益为前提。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公德心?因为中国人从漫长的历史中一路走来,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公共生活”。中国人的传统是只关心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家族,只关心自己的国家——在几百年前,这样的传统并没有什么问题,那些喜欢脱鞋、随地吐痰、大喊大叫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走出自己的村子,不会和他人发生关系,也不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但是在现在,在我们这个已经发生巨变的年代,中国人迫切需要摒弃这样的精神传统,代之以真正的公共意识。什么时候中国人学会了公共生活,什么时候我们的转型才有望完成。
顶一个
这图是你画的吗?
题目可以改一下,大陆人才对,比如我周围的香港人,他们是一丝不苟执行各种法律规章的,而且是制度的捍卫者。。。
自私?我觉得博主没有弄清楚西方的individualism和中国传统式的selfishness吧……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费孝通有写过专门的文章,怎么说呢,虽然人格上的特点很难讲有没有定定论,然而我觉得依靠社会规约,法律来约束,总比期待国民素质自然提高要更有效率吧。
博主的大部分观点我认同,但个人主义这块我同楼上的想法一致,推荐楼主先去看看个人主义的定义,http://zh.wikipedia.org/wiki/个人主义
我觉得中国正是缺少这种个人主义,我感觉理解个人主义的人一般更有公德心
哈哈,不是……是搜的
多谢提醒,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指的“中国人”都仅指“大陆人”,已经说成了习惯,但的确不严谨。
我当然相信制度才是最有力的东西,然而在文化传统和国民性面前,制度有时候却又显得很无力,也许只有时间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多谢指教!我的用语的确不严谨,我文中的“个人主义”意思和大陆官方在宣传教育中对“个人主义”的定义接近,但背离了词的愿意。
如果是“传统”和“国民性”造成缺乏公德心的话,那么无法解释拥有相近传统的香港、台湾、韩国、日本人的行为,也无法解释出国的大陆人的行为,更无法解释民国和古人的行为。
窃以为,各种运动,文革和90年代以来政府刻意引入的拜物倾向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破坏,才是“缺乏公德”的根源所在。不正视当代人的作为,而去埋怨祖宗,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国人的公德意识淡化.其盖源于对公德意识的践踏.比如以阶级斗争为纲所做的一切就使社会秩序(公德)遭到了极大破坏.1980年之后虽然提出来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但也没有持续地而扎扎扎实实地把增强公德意识抓到位。看来,要有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希望。
还有 的 就是睡在上铺赶回家奔丧的大叔还不忘在车上酒后行色,睡在上铺接着酒劲直接朝中铺姑娘胸脯上摸
你所说的几个地方和我们并没有相近的传统,特别是韩国、日本,并没有经过那么长时间的皇权统治和小农经济。
你所说的20世纪一系列运动的影响当然非常重要,当代人的作为需要正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从历史传统中寻找原因。应该综合起来分析。
的确如此,20世纪也是公德意识受破坏的重要时期
请注明出处,
博主也要注意。
你受过高等教育,你在这里埋怨是没有用的。
站出来, 教育
改善国民素质要从我做起。
日本人的传统直到明朝后期才开始与中国相异,到了清朝时候才正式单飞。
另外,从”公共生活”这一点来讲,唐宋就开始出现百万人口城市的中国,比韩日要领先得多了。
是如何公共生活,不是城市规模,你也只会沉浸在过去,要看现在看将来
我在几家杂志社了解到的惯例都是:百度搜出来的图片是没有版权问题的,不必注明出处。所以也就沿用了这种做法,如果是其他地方得来的图片,就会注明出处的。
另外,我写这么多博客是在埋怨吗?恰恰是你说的“站出来,教育”吧
日本的历史是这样吗?我不是太了解,但是存疑。
你提到的唐宋城市,的确比较有意思,不过这种城市是否有真正的“公共生活”,不能肯定。另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微乎其微吧。
其实我也在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坐火车也经常遇到拖鞋、大声喧哗等现象,你提到的就是中国人缺乏公共生活的传统和意识。情况也在改变,可以说80%的80后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
我想那位说“站出来教育”的同学,意思应该是让你在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主动出来制止他们吧。毕竟你第二段提到的那些人们是基本不会看到你的博客的。
我也很为你说的这个问题而困惑。之前会觉得忍了就算了,现在我再遇到结账不排队,车厢熄灯后仍嘀嘀咕咕的人,不会坐视不管了。对于头脑里从来没有过“公德意识”的人来说,或许你一句教育的话就能让他们从此记住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