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不是一个尚武的国度,但奇怪的是,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国人更爱谈论“军事化管理”。从中小学到大学、职业学校,从国企到私企,几乎所有单位都以“军事化管理”为荣。轻点鼠标,你就可以搜出大批诸如“加强军事化管理,争创一流院校”、“军事化管理提升竞争力”的自我宣传,“军事化管理”甚至还成为一些企业和学校的卖点。

——其实也好理解,因为“军事化管理”的核心要义并不是尚武,而是服从,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命令。从这个角度说,“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和“臣民社会”的特质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不过,“军事化管理”又有着“臣民社会”所不具备的特质。

比如,“军事化管理”要求所有被管理者整齐划一,不仅列队行走时需要步调、手势、姿态一致,就连吃饭、睡觉也需要遵守严格的时间表,碗筷和被褥还需要放在指定的位置,甚至连毛巾的叠法、牙刷的朝向都需要保持一致。这些是不会发生在“臣民社会”的——就算皇帝的苛政猛于虎,老百姓起码也还有选择不叠被子的权利。

再比如,“军事化管理”需要培养团体的认同感,美其名曰“增强凝聚力”。在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地方,被管理者每天都需要站在千百人中,一齐喊口号、做动作,感受个人的渺小和团队的强大,感受为集体挥洒血汗、赴汤蹈火的无上荣光。这样的认同感也是不会发生在“臣民社会”的——实际上,臣民社会的认同感稀薄,除了共同侍奉一个皇帝之外,老百姓之间并没有其他种类的强烈身份认同。

正因为具有这些特质,所以我认为:当下的中国社会与其说是“臣民社会”,不如说是“军人社会”更确切些。想想我们社会里愈来愈重的戾气吧,想想我们身边不绝于耳的“斗争”、“战斗”、“突击”等战争词汇吧,很多中国人并不是温顺、隐忍的臣民,当然也不是独立、负责的公民,而是对威权俯首、对平民横眉的人,是动辄就口出恶语、拳脚相向,丝毫不会使用理智的人。虽然这并不是军人的特质,但军人的服从其实是工具式的服从(而非大脑思考、内心选择后的服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获得较高的胜率),当这种工具式的服从蔓延到军队之外的社会中,就会异化为散发出腐臭味道的犬儒和戾气。

很多家长以为,将孩子送到“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便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但事实是,“军事化管理”或许可以教会孩子叠被子、洗衣服,却永远教不会孩子如何独立思考。一旦脱离“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成为社会里真正和谐的一分子。

其实,所有提倡并践行“军事化管理”的人都是自私的。于企业,“军事化管理”是为了压缩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剥削劳动力,比如臭名昭著的富士康,比如刚刚被曝光的昆盈;于学校,“军事化管理”是为了规避风险,以表面纪律的严格掩饰教育能力的虚弱;于家长,将孩子送到“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或培训机构,其实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于社会,“军事化管理”的盛行则意味着这个社会有太多成员不懂得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便意味着社会自治能力的脆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