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9点,北京医院西门聚集了前来送别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的人群。因为提出了“宽容、宽松、宽厚”的“三宽”政策,他被敬称为“三宽”部长。

吊唁厅内摆放的花圈都来自老部长的家人,两侧分别是李锐和李洪林的悼词。现场没有看到传说中韓寒送的花圈。

李锐的悼词:“高谈开放靠三宽,藏富于民天下安。生活会时心似火,铁肩道义更忧先。”

李洪林的悼词:“半生蹉跎成千古,一言不朽是三宽。”

杜润生赠送的花篮。

杜导正来了,还受田纪云之托,在签名本上写了满满一张纸。

胡启立。

现场以40岁以上的人为主,惭愧的是,很多人我都不认识。和朋友一起认出的只有秦晖、蒋yan永、卢yue刚,还有上面这张照片中的两位女士。

最后的送别。

  朱厚泽复南国友人信

  钙,世代所珍。至于其人,山村野夫也。出身边陲,远离京华。无奈赤诚的良知乘时代的大潮将其卷入风暴漩涡。沉浮之间,身影偶现,时而入人眼目罢了。野气未消,钙性难移,但恐所剩无几矣。

  君不见,遮天蔽日的蒙蒙雨雾,吸附着千年郁积的瘴气与近代生活的污烟,早已把那山之骨溶蚀得满目疮痍。山岩挺立的轮廓,在晚霞的余晖中朦朦胧胧,昏昏糊糊,迷迷茫茫,已经难以辨认了。它正消失在黑暗之中……

  山之骨,它还会于晨曦中,重新披上彩霞,再现它的身影吗?

  是的,当那山之骨从溶蚀它的茫茫酸雨、地下潜流,从浩瀚的林莽深处、野草丛里,渗过泥沙与岩缝,历经艰辛和曲折,沉积、蒸腾、散发,扬弃了那污烟和瘴气之后,它必将会重新凝结出来。

  那洁白透明的钟乳,磷磷闪光的石花,巍峨的玉柱,雄奇的石林,神秘的溶洞……那不是新生的山之骨吗!那新生的山之骨,必将比它的母亲——被溶蚀的朴实无华的野性山岩,千般壮丽,万般诱人……

  对这一天,人们满怀希冀、信心和激情。但是,那只能存在于未来,我们难以触及的未来。它不会出现在明天,或明天的明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