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声鼎沸的西湖让我失去了拍照的欲望,但蔡元培创建并题字的国立艺术院让我来了兴致,可惜后面的美术馆闭馆了。
一
作为中国最富盛名的旅游城市,杭州基本上具备了中国旅游城市所有的常见毛病。
一出火车站,嘈杂的氛围和着升腾的热气便扑将上来。在寻找公交车站的短短数百米距离内,只要脚步稍一犹豫,上前兜售地图、介绍住宿、拉客乘车的男男女女就会让你寸步难行。
循着人流找到公交站牌,发现这里站台太小而等候乘车的人太多,大部分人便站在了马路上,占据了一条车道。公交车便也不进站,而是直接停在马路中央,和接站的小轿车、拉客的出租车、黑车挤作一团,好不热闹。
车门一开,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便疯狂地挤向车门,仿佛眼前的这辆车是开往诺亚方舟的最后一班。当然,激烈的碰撞和摩擦只能让上车速度变得更慢,到最后谁都赶不上方舟。
途中上来了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但半天都没有人给她让座。一路上,老太太不停咕哝道:“现在的社会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我也不想出门啊,但要去医院开药没办法。”
走在西湖边的马路上,到处都是散发一日游广告的人。乘船上了湖中心著名的“小瀛洲”,每隔几十米便是一个贩卖食物(永远有“台湾”香肠和玉米棒子)和各种劣质“纪念品”的小店(我发现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纪念品都差不多,比如哪里都能见到被一根弹力线牵引的吻嘴猪)。走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突然发现自己被一种此起彼伏的声音包围,这种声音类似鸟叫,但比鸟叫难听一百倍——原来,身边人人嘴里都含着一个路边小贩出售的一块钱一个的“百灵鸟”哨子。
在小瀛洲可以看到著名的三潭映月,一批一批的旅游团经过,举着小旗的导游不厌其烦地向戴着统一颜色帽子的游客介绍三潭映月的历史。但好奇的游客们最关心的问题永远是:“这个湖有多深?能淹死人吗?”
中国的旅游城市就是这样,永远有令你“惊喜”的遭遇。甚至,当我晚上八点多走在路上时,旁边迎上来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小伙子,要不要找漂亮小姐?”
二
以我在杭州西湖附近的两天游览经历来看,杭州实在是难以配得上“天堂”的称谓。如果一定要说她是天堂,那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天堂。
不过,这跟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游客素质有关,怪不得西湖,怪不得杭州,甚至也怪不得杭州市政府。比起其他城市,杭州在一些方面做得算是不错了,比如著名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就让游览西湖多了一种别有趣味的方式。
再比如杭州市建设的西湖博物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令人大喜过望的地方。那天下午,我正从游客摩肩接踵的苏堤走出来,骑上公共自行车沿湖向北,意外发现了本不在我计划中的西湖博物馆。
走进这座宽敞明亮、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不仅一下子摆脱了门外的暑热,更让我对西湖的认识和理解超越了浅薄的感观层面。展览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了西湖的形成演变以及西湖生态圈中的种种生物,又从人文的角度介绍了历朝历代的西湖疏浚史,“西湖十景”的由来和变迁,诸多文人墨客在西湖边留下的诗篇和画作,西湖承载的宗教等文化,以及和西湖有关的民俗传说。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我想,看西湖,如果没有参观过西湖博物馆,便是白跑一趟了。西湖的真正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它的风景有多美,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千余年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没有那些历史故事和爱情传说,如果没有那些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句,如果没有历朝历代对西湖的疏浚和人文景观的建设,西湖不过是杭州西郊的一片水域而已。
所以,西湖之美在景,更在人。
三
实际上,整个杭州的魅力也是在景,更在人。
在浙大校园里闲逛时,友人特地带我去一座看上去有些阴暗的建筑里面参观,那是浙大会议中心。友人并不是要带我去开会或者吃饭,而是要带我看“院士长廊”,那里陈列着曾在浙大任教、求学和目前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照片和简介,院士总数是153人。
我想起陈平原先生曾在课堂上说过的,老北大的校长和教授,几乎一大半来自江南省份,尤以浙江为多。
无疑,杭州是一个适合追怀历史的地方,这里诞生了许多重要的人物,更有许多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人物曾经在这里生活。
我在杭州只有匆匆两天,只重点参观了章太炎纪念馆和司徒雷登故居。
人迹罕至的章太炎纪念馆就在人声鼎沸的苏堤入口对面,去那里是为了重新激活对中国新闻史的记忆,著名的苏报案就与章太炎有关。
燕京大学老校长司徒雷登的故居比章太炎纪念馆更冷清,有报道说平均每天只有不到一个人参观。故居在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小区里,前面是住宅楼,后面是幼儿园,旁边是司徒雷登父子曾经传教的基督教天水堂。
看着墙上陈列的照片中熟悉的燕园,我想,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去郊区半山上的司徒雷登墓前凭吊。
杭州大概就是这样吧:如果对历史了解得越多,这座城就越值得好好品味。不过,现实总是有些扫兴。当我在向路边的杭州旅游咨询点询问司徒雷登故居的位置时,里面那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问我:“哪个司?哪个徒?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这座城市的文脉,断了吗?
“作为中国最富盛名的旅游城市,杭州基本上具备了中国旅游城市所有的常见毛病。”
这一句我身有感触.导游那张臭嘴到哪里都一样,小贩买的东西到哪里都一样…..
章太炎纪念馆我08年雪灾之前去过。杭州西北郊有其故居,只是交通不便。
杭州的文脉,早就找不到了。。。
博主好,嘿嘿,我时常呆杭州,杭州最让我感动的是,它的公交车会在斑马线前停下来让行人,我就被让过很多次。第一次被让的时候,我内心好激动啊,司机这么好,我也要配合啊,于是告诉自己“走快点,走快点”。。。
不过,我观察过,一般公交车是一定会让的,但是,私家车不能保证每次都让,除非是公交车带头让的,这个时候,位于另一车道的私家车也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
博主如果还在杭州,可以观察下,希望我没有言过其实~
的确是这样,我亲身体会过,呵呵,感觉很好。不过私家车七十码的也不少的样子。。。
好像是因为杭州私家车撞人的事,政府才要求公共交通车辆礼让行人的。
本来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就应该避让行人,而不应该是一件值得感动的事。。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7-11/19/content_7103019_2.htm
说得好!现在我们将太多不正常的东西视为正常,将正常的东西视为恩赐
杭州的交通还是很方便的,报站系统,自动查询系统,还有距离提醒系统等,给乘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希望你有机会再来杭州玩哈
恩,那个距离提醒很不错!
居然跑我家乡去了
杭州有很多很有灵性的地方的,哈哈,以后有机会给你介绍。
哈哈好啊
我在杭州一年多了,哎,杭州最不好玩的就是西湖周边了,非旅游季节,花岗观鱼,曲院风荷,还有永远美丽清净的于谦墓其实是很不错的,下次来杭州联系我,保证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杭州的品质生活。
好啊,期待品质生活。。。。
杭州的文脉并不曾断,人文的基因仍在杭州学子的身上流传着
有空的话,可以来杭州的大学里多看看
谢谢,这次只去了浙大,下次多去几个大学
朋友问我去杭州玩什么,我推荐了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司徒雷登以前住过的地方,问我是不是这个,就看到了博主的这篇文章。
看到博主仅仅从不认识司徒雷登和章太炎故居的冷清就判断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缺失这样的评价的确有失偏颇,别说在杭州,就是在美国估计99%都不知道自己国家有个司徒雷登。一定挑一个春天或者秋天的季节闲散的多住上一段时间,做好功课去北山路寻找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杭州文化的底蕴……
仅个人意见
恩,我毫不怀疑杭州的文化底蕴,更不怀疑建筑后面的许多故事,只是对今日杭州对这些文化的传承有一些怀疑。当然,全中国都是这样。
杭州西湖在100年或者50年以前应该还是天堂的。。
杭州有的是一种骨子里的祥和,外人无法深刻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