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斯洛文尼亚最有名的建筑师Jože Plečnik的灯照耀在Primož Trubar的第一本斯洛文尼亚语著作上的时候,那是一束特别的光线。这是斯洛文尼亚历史的一个闪光,这束光芒使我们所有人感到自豪。”
走进无需排队的斯洛文尼亚馆,映入眼帘的是一盏灯、几本书,以及这段话。瞬时间,我感觉自己被狠狠击中了,甚至,感动得想哭。
真的,那些体积庞大、光怪陆离的场馆,那些五彩缤纷、声光电俱全的展览几乎没有让我产生任何感觉,但就在这小小的斯洛文尼亚馆,在这简单的展品和区区几行文字面前,我失去了抵抗力。这是最让我心动的一个展馆,这盏灯和这几本书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展品,这段话是我在上海世博园中读到的最棒的文字。
离开上海之后,我仍然会常常想起这段话,反复品味。“这是斯洛文尼亚历史的一个闪光,这束光芒使我们所有人感到自豪。”多么美丽,多么感人的表述啊!我之前对斯洛文尼亚一无所知,但现在,我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肃然起敬,因为斯洛文尼亚人真的知道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我的导师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之一,她曾说,世博会是一个平台,在这里要实现的是世界各国文化与智慧的碰撞和比拼。的确如此,在喧嚣的世博园里,你可以轻易地看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在这里,某些因资源而富裕的国家或许是将世博会当作一次炫富的机会,他们用钱狠狠砸出巨型场馆,打造出全方位刺激感观的电影,吸引了许多观众。
在这里,发达国家喜欢展示跑车、香水、高科技产品,不发达国家也搬来了许多手工艺品、土特产,仿佛要将世博会变成热闹的集市。
在这里,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的斯洛文尼亚却静静地建起一个几乎没有运用任何新技术的场馆——这并不代表他们轻视世博会,他们只是觉得需要挑选出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展示给全世界,于是他们将灯和书搬到了上海。
这样的选择也许会让这个场馆显得过于安静,甚至有些寂寞,但却留给了我长久的感动。也许是巧合吧,这个中文译名中带有“斯”“文”二字的国家,让我想起“天不丧斯文”的古语。在这个斯文几乎丧失殆尽的国度,斯洛文尼亚人小心保存着的那束“历史的闪光”,令人百感交集。
写得真好,很感动!
写的真好 恩。。。本来对世博没有兴趣的 现在想去看一下了
对世博会的总体印象一般,但有不少亮点在其中值得发掘。最好能在去之前想清楚,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热门的场馆并不一定就是最有价值的场馆,我在后面两篇中还会谈到这个问题。
嗯,安静的作品带给读者安静的心
在世博会那么嘈杂的环境能有如此感受。 不容易啊。。
向作者推荐智利馆 也很不错
浏览之后有一种闹市中的孤独感 以及迫切的在现代都市实现人本的冲动。
谢谢!很遗憾这次没去,如果还有机会的话,一定去看看
当斯洛文尼亚最有名的建筑师Jože Plečnik的灯照耀在Primož Trubar的第一本斯洛文尼亚语著作上的时候,那是一束特别的光线。这是斯洛文尼亚历史的一个闪光,这束光芒使我们所有人感到自豪。”
这句话说得真好。喜欢!
世博园给我的印象就是排队、人多、看电影,还有大面积的led灯,对于细节的关注和真实的感知几乎没有,也许我们真该反思一下什么是世博会!
是的,世博会究竟该怎么看,这是一个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想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想的问题
听很多去看过世博的朋友说世博会人太多,排队都要好久
其实我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热门场馆是否真正体现了民族精神,剥去那些华丽的外壳后,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精神,高科技并不代表所有美丽的一切
能在一大片浮华中寻到一处清凉与朴素的真实,我觉得你很幸运
和世博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恩 我也去了 不需要排队 但是收获很大 就安安静静地站在一个个小窗前 细细品味 能感受到斯洛文尼亚的特别的美 以及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写得很好!
很棒,我也去过,但很匆匆忙,不带任何思考,我想我犯了一个绝大部分人都会放的错误。
我从来也觉得,那些五光四射的舞台下并不是最好的,只是利用那闪闪的灯光,遮挡着瑕疵。
而斯洛文尼亚馆,并没有这样做。只是静静的,等待着懂得发现与珍惜的人。我反而庆幸斯洛文尼亚馆的人群并不多,因为珍贵的馆,只值得让最珍贵的人欣赏。
还有 冰岛馆 也不错,在金融危机打击下的冰岛,拥有了更多的回忆。
(不过其实,尽管想美国一样的国家是粗俗的,他的存在也并不可缺。)
“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的斯洛文尼亚”?
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在喧嚣的世博园里,你可以轻易地看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说的好
斯洛文尼亚是高度发达国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近年已超过30000美元(中国的十倍)。 斯国的生活水平处于欧盟的中上游.
很好 就是字太小 看得费
必须来re一下,斯洛文尼亚馆从外观的书架设计到那个绿色打开书页的馆标到里边的书写着文化、历史等等书的意象真是太美啦~太美啦~被我和同去的2个女生一致认同为全世博园最最美好的一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