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广州人正在火热地讨论是否需要保卫粤语,起因是广州市政协建议把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或在这两个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那些惊呼“粤语沦陷”、“广州人面临集体失忆”,甚至想要组织游行抗议的人们实在是有些过度反应了。粤语需要保卫吗?它是中国最强势的方言,是走到全世界都可以使用的Cantonese,是凭借粤语歌和港片流行于全国的语言。我记得初中时,班上有几个女生可以流利地唱出粤语情歌,而她们可能根本没有到过广东,没有见过广东人。
当然,我可以理解广州人的焦虑之处。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广东受到了来自外来人口的文化冲击。粤语虽然强势,但它所受到的冲击也很强;而我家那里的方言虽然非常弱势,但却也几乎没有受到冲击,所以从来没有人会说要保卫我家乡的方言。
当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动出现在中国时,那些大量接纳外地人的主要城市便会出现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一种挥之不去的“这里是我的地盘”的想法长存在本地人心中,而外地人则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还会发展成为刻意的要强、负气。于是,双方都会渐渐积怨。
依我的小人之心判断,那些呼喊“保卫粤语”口号的人们,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在真心关心岭南文化,大部分人不过是借这样的机会喊出心中的郁结。
实际上,不光是广州,北京和上海也充斥着这样的积怨。我经常看到北京土著在网上发帖,叫嚣着要把外地人赶出北京,因为“这里是爷的地盘”。也有人没这么彪悍,他们只是用怨念的语气说:你们外地人哄抬了房价,我们北京人都没法住在城里了;你们破坏了环境,原来的清澈小河都成了臭水沟;你们堵塞了交通,把我们的家园搞得乌烟瘴气……我相信,如果有人喊出“保卫北京”的口号,响应者必定众多。
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年代,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是一个必将发生但却无解的难题,唯一能够缓和矛盾的方法是呼唤开放、包容、和解。本地人应该尽量抛弃“占山为王”的陋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外来人口的进入;外地人则应保持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的心态,学习、欣赏当地文化,甚至主动融入;政府则应该努力填平地区差距,让人口的流动趋向正常。
所以,教外地人学粤语,可以;推广岭南文化,欢迎;至于电视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大可以发起就事论事的全民讨论甚至投票。但,保卫粤语?还是歇歇吧。我们不需要“保卫”这样营造敌我对立气氛的战争词汇,我们需要的是开放、包容、和解。
其实我看到的是草根社会对国家主义专政的反抗。
上海内环被英语占领,浦东被普通话占领,上海话是没文化的代名词,也没见上海人蹦高撂跤的跟谁急过。粤语也会慢慢的被挤出广州城市中心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及港澳台普通话英语将逐渐取代粤语。
D条友仔可以翻屋企耕田嗲。肯定你就系个正宗噶ぃなかもの。你毕业之后千奇唔使去广东搵工哇,既然你觉得系草根,就有D骨气,抵粤到底哈,首先将你衣柜里面的MAKE IN GD 扔掉哈。乡下もの啊,你可以翻去训嗲……
支持!
将保卫粤语解释为这样的反抗自然也说得通,但到头来它伤害的却是同胞,增强的是草民之间的分裂。
普及普语教学后.随处可见普语讲得超级流利的中小学生.而当他们讲粤语的时候.很多字音混淆不清.语言不传给下一代的话.活力从何而来.
中小学教育普及普语了.那些学生以后教育小孩的时候说的粤语还流利还准确么?.
再者.粤语不是方言.是语言.lz不信的话可以自己google或百度…
“保卫”粤语的背后,其实是保卫市民的话语权。在广州几乎每一两年,都会出现一次“粤普之争”,但这次呼声之强烈前所未有。去年到今年,恰值副省级、地市级换任,BRT、番禺垃圾事件、亚运rao min工程……尤其是亚运会,任何人都没办法说是道非。终于,政协这个软柿子蹦出来把大家雷一下。我很好奇,关于此“负面新闻”,居然没有实质禁令!没准就是故意留出的出气阀吧 🙄
哈,说得好。不过我怎么听说有禁令,看来都市报的尺度的确大呀。。。
学长好啊
相比中国省份之间的这种文化现象。我倒是想起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同样存在着的一种类似的现象,不只是中国,我个人感觉啊比如非洲、印度、伊斯兰国家都有一种共同的尴尬处境:全球化、现代化的力量越大,本土化的欲望也就异常强烈,回归传统的向往也非常强烈。这种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民族化拉锯的张力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不过学长提出面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很好啊,开放、包容、和解、融合、借鉴……
恩,你的联想很好,全球化和现代化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支持有人警惕。当然,我是主张拥抱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我欣赏的是世界公民——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世界,它需要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二是公民,他需要超越传统,融入现代。
我的基本傾向也是擁抱全球化現代化和城市化的,但我同時也讚同本土文化保育。因為文化的全球化並不是要讓全球每個角落的文化都變成同一張面目模糊的臉。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勢必產生矛盾。那麼在這個時候,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究竟是要選擇擁抱“融入”,還是選擇“捍衛特色”,其實是應當通過社會的充分討論,然後再做決定,而不是由官府或專家單方面地拍板。當然,流於民粹也是一種可能,台灣如今某些過分強調“鄉土”的文化保育行為就是負面案例。但這就和”民主“是否必然”民粹“一樣,要讓社會充分辯論,然後讓社會選擇(或由民意代表作出決策),甚至讓社會在自己的錯誤選擇中吸取教訓,公民社會才能成熟。這本來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一個過程。
不知你有否到过广东,有否住上几年,有否深刻理解岭南文化,能否体会到粤语的魅力,然后就可以就别人是否保卫自己母语文化这样的事情发表如此“深刻”的言论。本人非广东籍,现客居深圳。
我在广东只住过一个月,但我谈论的并不是岭南文化是否优越、粤语是否有魅力。我的点在于:“保卫”其实是在割裂本地人与外地人。
本地人外地人存在天然的割裂,如果要融合,不光是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包容,外地人也得努力学习本地文化才是解决之道吧。外地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就在“占领”城市吧?????
我也非广东籍、客居深圳。但是我所认为的也跟方兄类似。粤语作为最为强势的方言之一,还大谈消亡、保护这类词,实在是让其他方言都活不下去了。走遍南北,有哪些地方是有方言频道的?而且香港这么多粤语频道这里也能收看,根本不会因为一个频道改成普通话就消亡的说法。所以这次纯粹就是借口宣泄。
借口也好宣泄也罢,起因确实算不上多么严重,但重要的是公民发声和权力争取。
粤语强势就不能声明“保卫”了么,这个逻辑说不通。
客居者如果先入为主地看待这个事情,我看不到有什么“开放、包容、和解”的最终可能。
呵呵,狭隘了,肤浅了。
我期待你给出全面、深刻的观点。事实上前面几位留言者都令我受益颇深。 💡
广东人喜欢粤语, 其中一个理由是香港的节目, 它让广东 人接触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民主, 以及关注民生不拍马屁的媒体. 小时候看过的星期二档案 铿锵集 城市论坛 , 影响了我的成长.
既然如此,香港节目不会改成普通话呀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 我七十多岁的奶奶在跟找上门来的二十来岁的租客讲价钱. 我奶奶结结巴巴咿咿哦哦地试图说几句普通话来跟对方交流, 而对方始终再自然不过地说着他的标准普通话. 当时我就呆了. 按照常识立场诸多方面, 无论如何咿咿哦哦的应该是那个二十来岁的租客吧? 都说广州人排外自闭, 然而我至今没见过任何广州人, 在跟外来人说话时会心安理得地说着一口标准的白话. 即使普通话再不济, 他们始终努力着用对方听起来更顺耳的语言, 方式跟对方交流. 这就是所谓的不开放, 不包容, 不和解?
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听来说广东人不包容?
我听到的都是广东人包容,开放,我自己亲身经历也是广东人是相对于别的地方的人包容。很多广东人即使不能完全认同别人的文化,但是大部分都是抱有尊敬的态度。 😉
或许有所为的包容,但是在广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北方”是怎样的,除了广东海南,其他地区一概称为北方。那种优越感实在是莫名其妙。。。
除了广东和海南,确实全中国相对广东而言都是北方啊,这么客观的事实也叫优越感,晕死……
这不是广东人的优越感,是阁下的自卑感吧。
我赞赏广州人的这种开放和包容,我也可以给出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但我相信同样有许多例子能证明它的反面。比如,“保卫”这样的战争词汇确实不是包容的体现,如果它仅仅是一个词,那还好,但如果它反映的是一种敌我心态,那就需要警惕了。
如果事实证明我在文中所说的“小人之心猜测”完全不成立,我会非常高兴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也不希望自己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来增强本地人和外地人对立。大家更多的包容,保持更开放的心态,生活就更美好 😛
所谓的敌我其实不是广东人闹出来的,在这场事件中广东人从一开始就是打着保卫的旗号,反而是不明真相的外地人以为广东有多金贵,一个推普行动都闹成这样,于是才起的冲突的。其实很简单,如果哪一天我国中央决定全国推行国际普通话英语,说国语播音要审批,因为全球人口流动,国内外来户越来越多,而国际上也是英语播报居多(不要和我说我国各电视台都是普通话播报,想想西藏想想新疆!),你说我们有可能答应吗?这不是我们闹不闹的问题,而是不能妥协的问题。如果妥协了,我们开始普遍说英语了,听到的也是英语了,我们与国际接轨了,我们也没有自己了。我不是排挤英语,而是我有权利也有我义务保卫母语!
虽然不是广东人,但是相对的觉得广东人还是蛮不错滴。
我在广州生活了半年很喜欢广州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不会因为电视台播音员说什么话而影响,粤语也不是只有广州人说,所以我认为保护文化好,但别总在细枝末节上较劲
之所以有“保卫”,是因为有“侵犯侵略”在先。博主所说开放、包容、和解不仅仅和保卫有关,与侵犯也同样有关。若只针对保卫粤语者说,“歇歇吧”,未免失之偏颇。另外,在这样的冲突发生时,说些“开放包容和解”等等高大全的调子之前,更需主持正义,摆出客观的态度。(同样的冲突也可能出现在邻里矛盾的调停上,那些一味稀泥,高唱宽容的美德倡导之士,大多迂腐,人情也欠练达。)
lz由“保卫”一词引申到敌我意识、地方保护主义,甚至给出的理由是:“粤语那么强势,我身边的北方女生随便一哼就是一首粤语歌”,你们广东人至于吗?
对于整个事件的发展,我不知道lz有没有做过功课,从最初广州市政府决定部分粤语频道改为普通话(理由竟然是迎接亚运,这理由就像lz给出的理由一样不着四六),到羊城晚报报道广州一小学强力推行普通话导致学生“荒废”粤语(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对这样的现象再熟悉不过了,我们那个靠近长江的小镇,小孩子们几乎都不会说方言了),再到袁崇焕东莞纪念园的口头禅石碣被撤,到现在的“保卫粤语”,lz认为是广东人倚岭自重、地方狭隘作祟吗?
粤语的强势(且说它强势吧),是广州人强行在北方推行粤语的结果,还是文化传播、影响的结果?是CCTV增设粤语节目的结果,还是民众自主选择的结果?
以公民订阅费作为资金来源的国家电视台BBC,本身的节目内容还要受到民众的监督乃至问责。但在广州市政府要求电视台取消部分粤语节目改设普通话节目这个问题上,广州市民有没有选择权?政府是纳税人养的,却不能“民选”,电视台是纳税人养的,还是不能民“选”。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我同意lz说的,“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年代,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是一个必将发生但却无解的难题,唯一能够缓和矛盾的方法是呼唤开放、包容”。但保卫粤语从原因到事件的发展压根就跟本地人-外地人的矛盾无关。何况我们能包容政府对文化的不开放、不包容吗?
包容是双向的
赞同。
“挟港人以自重”。类似的的还有闽南人/福建人的“挟台胞以自重”。
保卫粤语,并不仅是针对语言一项吧。北京、上海、广州可以说是走在中国现代化路上最前沿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化建设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粤语文化市场的萧条,都给本地人带来了忧虑。这种忧虑当然最直接可能体现在他们对于外来人口的负面情绪,但根源还是在现代化带来的情绪紧张。广州这个事情,还有一个重点,是zheng zhi上的,以前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用粤语是特批的,是最独特的,而现在却被“政协委员“提出来了,如果说以前是现代化比较无形而有力的侵蚀,那么现在这样的行为是一种可视的自上而下的压制,这才会进一步引起他们的不安吧。
其实保卫粤语和包容根本不冲突,问题是某领导说,要提高广东的素质就要讲普通话,普通话和素质高挂等号吗?
我是广州人 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 我们提倡保卫粤语 也赞成推广普通话 保卫没有敌对意思 但是如果强制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不能说粤语 你说粤语需要保卫 保卫这个词用错了吗?
你好啊, 我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叫你歇歇吧。我是广东人,我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至于局外人的方少,你可以理解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的情怀吗?我们从小就不喜欢中央电视台,不喜欢大风车我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看的,我就知道翡翠台,本港台,明珠台…和闪电传真机。我决定大陆的动画片一点都不好看,相当幼稚,没有想象力。我也不觉得北方菜有什么好吃的,一点都不讲究不健康,除了煎炸还是油炸。你歇歇吧,你没资格说个话。想当年国民党执政时期,粤剧还是出大场面的国粹呢。轮得上京剧吗??我从来不觉得北京话,TM的,MB,NB是骂人话,我听得一点也不得劲。
粤剧成功申遗了,京剧历史不够长申不到……所谓京剧国粹,也就哄哄不明真相的群众吧
方少啊,你歇歇吧。外地人多就算了,烧烤,煎饼这种不卫生又污染环境的东西流动在广东街头也就算了,我们广东人有博大的胸怀忍了,毕竟在广东的捞佬很辛苦,我们也知道,所以给点家乡风味,也是可以谅解的。就因为说普通话的人多了,粤语都不能说了,这样太过分了吧。你知道粤语的博大精深吗,你知道粤语夹杂英文编出的顺口溜是多么朗朗上口吗?你懂什么啊?瞎看热闹的局外人。你知道现在的广东小孩都被迫讲普通话吗??如果你们这么厉害,想保存自己的“普天下”请别来广东打工啊??我怎么看到这篇文章如此不顺眼啊??你有时间买喜欢在宿舍“刨下”也好过在这里瞎嚷嚷。。。。关你什么事呢??你不就是个“买是油”的嘛(打酱油啊,猪:)
显然没看文章就过来喷~~~
对啊,我就是看了一个题目就过来吹水的。。。的确,我很不喜欢小时候老师不给我们下课说白话。我们都觉得那个湖南佬有问题的。 😉
那就请你把文章看明白了再来品头论足,在我看来,原文的着眼点重在“保卫”,这个词敌我情绪分明,会创造和激化本不存在的矛盾,把粤语和普通话的协调发展问题变成水火不容的敌我矛盾,于是把有意义的话题探讨变成无休止的攻防战。作者意在呼吁平和理性包容的公民素养,“粤语”不过是呼吁的载体。而阁下以及楼下的一些广东网民,根本没去好好读文章,看到标题,就过来一顿理论。偏题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那种本土沙文主义的霸道态度暴露无遗。楼主不过呼吁一下尚且受到如此曲解和攻击,可见平和理性包容的公民素养是多么的重要和稀缺。
这说明文章的题目很重要,显然作者的题目没起好。但是,我也没有误读!! 我爱广东!! 请你们关注7,25 广州 江南西 保护粤语大行动!!
你看看楼上的广东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多么地“那个啥”(引用阿忆老师的口头禅)方少啊,你的文章啊,有时候真的很“不知所谓”你知道不??游客尊敬你,也就不说了,但是忍无可忍也无需再忍。你以前写的很多文章都很空,好串,很无力,看了会使人身心不愉悦,你知道不??你这孩子怎么就如此“傲气”兼“白鸽眼”呢??
在广东住一个月都甘串,住我几十年都不够一个“抢滩登陆”的老串。哎,真的老了。
一句话,语言就是力量,我们的语言不容侵犯。为什么不能说白话? 为什么要普通话?为什么你们来广东又吃又住,就不能学学广东话呢?还有广东人去适应你们。你们学不会了,就开始想禁止它的发展。真奇怪,捞佬真系超小气。吃得辣椒多,火气大,内分泌失调,无办法啊
“我们需要的是开放、包容、和解”,说得多好听啊。广东人得到了吗?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結論下得草率了些。
其實我個人的觀察,廣東(尤其是廣州人)最近幾年對粵語以及粵語文化、舊城區古蹟等等的保育訴求,相當程度上受到香港“本土論述”、“本土價值觀”的影響。在globalisation的時代,localisation恰恰是一種本土反彈,香港和廣州都不是孤例,只不過,香港是“本土價值vs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的中環價值”,而廣州的反彈是針對中央的文化大一統,不是針對更大範圍的“全球化”而已。內地政府幾十年來一直大力推行文化上的大一統,模糊地域和方言群差異,這本就對地域文化有不公平之處。相關的例子,或可參考台灣人在解嚴之初熱衷的“鄉土vs法統”的訴求,以及香港人“保殖vs去殖”、“本土論述”等等公民社會的討論脈絡。
補充一下:方言其實和身份認同(identities)是緊密相扣的文化要素,並不只是分析一個口號的用語(”保衛“)就可以解釋得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這篇文章結論顯得草率的理由。如果跳出中國大陸的視角,而以海外華人、甚至跨國華人的視角來看方言問題,會看到很不一樣的圖景。舉兩個簡單例子,我2007年在越南西貢旅行,那本是一個英文可以通行無阻的城市,但是看到華語招牌”廿四味“涼茶舖的時候,我會直接走過去用廣東話跟老闆娘問價錢;甚至在西貢堤岸區的菜市場裡,遇到一位本地第三代華裔,聽說我會講廣東話,就非常熱情地拉著我聊天,而且硬要請我喝飲料……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方言體驗。有機會去廣州找你玩的時候再聊吧,打字太費勁了:PPP
其实,粤语不是“方言”~
有见地,我撑你
你这种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就是因为你不是说粤语的吧,还传播系研究生,真贻笑大方。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没学过入乡随俗的成语么?难道全中国人说普通话就是和谐,就是开放,就是兼容吗?你跟家乡人聊天的时候, 是用普通话,还是用家乡话的,用保卫粤语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反而是楼主的无知!
没有逻辑
博主,您好。北大人权项目的研究生?呵呵,有空交流一下,我在你隔壁学校的。有个问题要指出的,其实粤语,精确来说是广府话,白话,英文名:cantonese,其实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有语音与文字系统的语言,不是一种方言。你既然是人权项目的研究生,那么对联合国的公约是很了解吧,也应该懂得使用联合国的文件查询系统吧,去那查一下吧,粤语是一种语言,不是方言。
另外,我喺地道广州人,睇唔明啲字咧,有时间查下康熙字典,你就会明了。
请去看一下文章第二段再来喷,真给隔壁学校丢人
纠缠粤语是不是方言没有意义,重点不在这里
想跟LZ讨论一下~
1. 实在不想再唠叨广东人是否排外的问题,不知为何很多人觉得广东人在自己的地方看看粤语节目在家说说粤语就是冒犯了他们。敢情其他省市的同胞们在家也说标准普通话?我觉得一直以来,广东人在接纳外来人口的态度上,比我到过的许多城市都包容、开放、平等得多。
2. 正是再这样宽容的环境下,广东人还一直背负着排外的恶名,也一直没有过分地未自己分辨过,因为务实不务虚一向是老广特色。这次的“保卫”是针对仅有的几个粤语频道也要被改成普语频道的“侵害”。本来普通话的强势地位一向都没人有异议,你推你的普,我用我的粤语作日常用语,大家相安无事。但这次都踩到头上了,“保卫”在我看来用得一点也不为过。
3. 不能说作为一门“强势的方言”就不需要保卫的,语言背后代表的还有一种文化和一方水土带给一方人的感情,难道说儿子强壮,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就不能吭声吗?。跟您所举得北京让外地人滚出去例子不同(窃以为那才是赤裸裸的排外,为占尽全国好的首都人民羞愧),粤人的保卫只是希望维持合理的现状,而非把异己排走。
看过太多这种说话不负责任的人了,没有力气跟你废话了!!
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你一个北方人了解多少!!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但请你善用,不要做一些无聊的事情!!
再唠叨几句,希望lz在关注粤人保卫粤语的时候,也能看到这件在您看来“不够包容制造对立”的事件背后几个小细节:
1. 广东人在捍卫粤语的同时也一直在强调尊重推普;而且目标明确地把矛头指向始作俑者,从来没有把怨气撒在母语非粤语的人身上。
2. 许多在粤的外地人也支持捍卫粤语,这也能从侧面表现出这一行为并没有造成LZ所担心的对立现象;
3. 被逼到墙角终于共同发声的广东人始终保持理性的态度,江南西散步,微博声援,舆论力撑,该做的做了后,你能看到微博上多的是规劝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持粤语,少做过激行为的声音。窃以为这是值得粤人骄傲的。
我是河北人,其实我也支持保卫粤语。你拿本地人、外地人说事,是太邪恶了
又看了作者的介绍。作者显然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习惯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问题仅放在自己所学领域内去分析,而完全没有实地调查。这样思考,盲目得出的结论,不仅伤害了广州人,我们北方人看到了也感觉非常不自在。。。学术人啊,大家最好不跟你计较
这个题目一出,想来成哥也预料到这种反应了。我还是挺支持成哥的观点,用“保卫”确实显得有点太过担忧。粤语之所以存世这么多年,是因为它就是广东地方民俗文化一部分,它关乎于每个广东地区人们的生活起居,所以,本来就是一体的,我们根本无需过分担忧粤语的保卫问题。而关于这次所谓“推普废粤”的事件,我认为就是一个闹剧罢了。很多广东地区的人们将这些年来所谓的“岭南文化的失落”归咎种种,时值此事件一出,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发泄口,一顿口水大战自是不可避免了。所以,事件的症结在于,岭南文化的振兴,而不是粤语的存废问题。希望此次事件不要又沦为地方主义分析宣泄的端口,毕竟,改革开放后几大一线城市的繁荣是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兄弟城市的。所以,淡化地方区隔、淡化语言区隔,而是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振兴岭南文化,让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才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使命。互掐带来的结果就是为想棒子这样的外邦笑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希望大家看清方向,切不可乱了方寸!——万翰宸
一堆空话与站不住脚的高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化的载体都没了,谈何振兴。还“不是存废问题”,可笑。就算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也要逻辑上说得通才行 。
以后全世界都说普通话吧,这样交流方便。
捞嵩佬,你收皮啦!
捞猪,温水煮青蛙未听过?南宁就是粤语沦陷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南宁普通话一听就听出来了,听到南宁人讲阿D无三无四的普通话+白话的语言,不知好笑还是好哭,如果现在唔保卫,几时开始保卫粤语,等到粤语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到果阵就乜都冇了。
方大侠此文想表达的观点其实就是,保护粤语似乎没有必要,为什么没有这种必要呢?原因就在于,一是缺乏理由,二是会被人利用,有煽动群众的意味在其中。保护一词,隐含着割裂之意,有公开宣扬排外的嫌疑。
但是在鄙人看来,保粤绝非伪命题。正所谓因果因果,有保粤口号的提出,必先有因。这因并不是指我们看得到的,而是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到的。
我是一个广东人,也曾在广州呆过,我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首先是,学校里面说广东话的机会几乎没有,一般都是打电话回家,或者与同样会说广东话的同学在一起时才会说。与普通人见面,先说的都是普通话,其后往往知道对方会听白话,才用白话交流。
其次,粤语不是方言,可是这门语言在中国就是作为方言来对待。的确它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发音,但是我从没有在学校里学习过它的文字与发音,基本上只是听得懂和会说。但即使是粤语,不同城市的又具体不一样。因此,在下认为,保护粤语绝非空穴来风。
如果说,保护缺乏依据,那同样限制也应该放宽。既然宣扬保粤是激化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限制粤语的使用同样也是。
最后,仅仅以一种保护文化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是否有必要牵扯到本地人与外地人矛盾这么高的层次,也得斟酌斟酌。问题往往可能很简单,不过是知识分子们束之高阁罢了。当然我不可能假设所有宣称保护粤语的人都能有如此平凡的心态,不过同样地,我也不希望所有反对保粤的人认为这个事其实就是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闹剧。
总而言之,在下认为保护粤语有必要,并且很早开始就已经有这种必要,关键是要以对待一种文化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
我从小在广东长大,也算半个广东人吧。
说实话,广东人的排外思想是有的,但广东人的包容思想也是有的。现在遇到这种激进的“地方色彩”的事件,哪种思想占上风?广东同胞们要好好想想了。
我挺支持成哥的观点,这“保卫”是有点严重了,“保护”还更平和点。
我是支持保护传承地方文化的,上学的时候曾想写一篇关于保护惠州话(本人在广东惠州长大)的论文,但太懒的,没写成,惭愧。也曾和同学们叽叽呀呀的学习惠州话、潮汕话、客家话,当时觉得一个小小的学校里有那么多不同的声音,真的很难得。
我觉得大家有这种保护文化传承文化的观念是好的,但这可不能成为宣泄不满的端口啊,那就变味了。
开放、包容的态度甚好。但我经历不多,所以无法判断其他各地的排外现象。
粤语相对其他方言是强势表现在与不会粤语的人使用粤语交流。在公共场所,使用共同语是基本的公民的意识。
我们要保护方言,也需要维系一个共同语。
你还是记者呢,事情的本质都没有看清楚就写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zhong yang一系列“小”动作打压粤语的原因是粤语表现出与其方言地位不相符的强势。
事实上,粤语作为一门被联合国承认的语言,其地位应该与普通话是平等的。“保卫”确实用得不当,更准确的用词应该是“正名”。
你认为你就搞清楚“事实的本质”了吗?不知道你所说的原因有没有事实支持?
第一次来这里,看了一堆留言。不得不说,方先生感觉算是比较刚愎自用的一个人。说好听就是很坚持自己的立场,起码在后面的话里,我没看出您有很谦虚的意思。
以上是旁话。
我想说的是,就像“保卫”一词的确用的太过了一般,这词让方先生您感到不爽。其实,您博文标题里的“省省吧”一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有否定广州人的在坚持粤语文化上的一切情感的意思,以致于才吸引了这么多人来愤怒的讨伐你。
包容是相互的,伤害也是相互的。评价事物请冷静吧。
你收皮啦,你这篇文章一点站立的根据都没有。完全只是个人的感觉,个人的恻想。有空别在这里发表你的高谈阔论,尝试学习粤语是好,这对你有好处。
国父那时用什么语言宣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
粤语在海外站跟了上百年了不见她消失??你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粤语变成你想象那样好不好
你,歇歇吧
首先“歇歇吧”这话看得让人心里不爽,我多怕你们对粤语有过分排斥的心理,lz说的 包容是双向的,但我在标题里没看出LZ的任何“包容”。包容才是LZ所说的“本质”对不?相对lz写的标题,保卫这词显得更加可爱,更加包容。
再者,我们说保卫粤语,并非针对任何人,请lz不要对号入座。【我们不需要“保卫”这样营造敌我对立气氛的战争词汇】(我在装B,装客观,跟LZ一样。)
我们可以好开放包容地接受普通话!但普通话偏要将粤语赶尽杀绝!狭隘到如此地步简直不可理解!作为广东人我绝对赞成双语并行的!但请国家的普通话容许我们粤语有一个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