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广州人正在火热地讨论是否需要保卫粤语,起因是广州市政协建议把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或在这两个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那些惊呼“粤语沦陷”、“广州人面临集体失忆”,甚至想要组织游行抗议的人们实在是有些过度反应了。粤语需要保卫吗?它是中国最强势的方言,是走到全世界都可以使用的Cantonese,是凭借粤语歌和港片流行于全国的语言。我记得初中时,班上有几个女生可以流利地唱出粤语情歌,而她们可能根本没有到过广东,没有见过广东人。

当然,我可以理解广州人的焦虑之处。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广东受到了来自外来人口的文化冲击。粤语虽然强势,但它所受到的冲击也很强;而我家那里的方言虽然非常弱势,但却也几乎没有受到冲击,所以从来没有人会说要保卫我家乡的方言。

当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动出现在中国时,那些大量接纳外地人的主要城市便会出现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一种挥之不去的“这里是我的地盘”的想法长存在本地人心中,而外地人则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还会发展成为刻意的要强、负气。于是,双方都会渐渐积怨。

依我的小人之心判断,那些呼喊“保卫粤语”口号的人们,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在真心关心岭南文化,大部分人不过是借这样的机会喊出心中的郁结。

实际上,不光是广州,北京和上海也充斥着这样的积怨。我经常看到北京土著在网上发帖,叫嚣着要把外地人赶出北京,因为“这里是爷的地盘”。也有人没这么彪悍,他们只是用怨念的语气说:你们外地人哄抬了房价,我们北京人都没法住在城里了;你们破坏了环境,原来的清澈小河都成了臭水沟;你们堵塞了交通,把我们的家园搞得乌烟瘴气……我相信,如果有人喊出“保卫北京”的口号,响应者必定众多。

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年代,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是一个必将发生但却无解的难题,唯一能够缓和矛盾的方法是呼唤开放、包容、和解。本地人应该尽量抛弃“占山为王”的陋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外来人口的进入;外地人则应保持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的心态,学习、欣赏当地文化,甚至主动融入;政府则应该努力填平地区差距,让人口的流动趋向正常。

所以,教外地人学粤语,可以;推广岭南文化,欢迎;至于电视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大可以发起就事论事的全民讨论甚至投票。但,保卫粤语?还是歇歇吧。我们不需要“保卫”这样营造敌我对立气氛的战争词汇,我们需要的是开放、包容、和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