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
当北大校长周其凤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说出这句话时,看台上响起欢呼声,而我只能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如果引用网络流行语是“凤哥”的首创,我绝对会为他击掌叫好。可惜,前面已经有了华中科大的“根叔”,“凤哥”只不过是在追随潮流而已——这甚至有些让人难堪,北大人不都是敢为天下先的吗?为何要跟在武汉的一所大学后面亦步亦趋?
其实,说流行语也罢,讲套话也罢,掉书袋也罢,形式永远是第二位的,对于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而言,关键的成败因素永远在于它的内容是否契合这所大学的精神气质,是否能在毕业生中激起共鸣,是否符合大学校长的身份。
就这些评定标准而言,恕我直言,“凤哥”的这番讲话质量算不得上乘。也许是刻意为了容纳各种流行语,整篇讲话显得结构凌乱,主题涣散,甚至有些段与段之间的转承都显得十分生硬。
相比之下,我两年前本科毕业时,校长许智宏的讲话虽然没有“不要迷信哥”这样的流行语,但却更让人愿意为其鼓掌。在许校长那极其难懂的无锡口音中,我们略显吃力地听到他讲起老北大的人和事,比如西南联大时期的艰难与辉煌,比如老校长马寅初坚持真理的勇气,比如梁漱溟教授“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情怀,比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的“北大,是每一个北大人,所有的中国人的精神梦乡”……
这些人和事,还有其他一些暂时不便提起的人和事,放在其他场合,也许会让人产生说教的感觉,但是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从校长的口中说出来,让我感到心潮澎湃,让我在离开校园前再一次感受到与这所大学的精神相通。
物质易碎,流行语更是生命短暂,只有精神是永恒的。当大学校长选择用流行语与年轻学子拉近距离时,人们自然有为之一振的感觉,不过,说了几句流行语,然后呢?如果没有对大学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准确表达,再亲切、再幽默的话语也只能在毕业典礼结束的那一刻随风飘散,顶多只能沦为媒体和大众的谈资,却不能成为大学史上的一个印记。
或者更直白点,用我的一位师姐的话来说:“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能不能不要像幼儿园园长哄小孩一样!”
我关心的问题是现在的校长都是怎么当选上的的?似乎某某大学校长已经成了他们最耀眼的称谓,除此之外却很少有值得尊敬的成果。
选校长的事情得问中组部 😉
法学院的苏力倒是每年都会引用下流行语~
他大概属于既引用流行语而且又言之有物的那种
今年苏力也该退了吧,不知道接班的人能给出怎么样的演讲。
呃……华科这所学校还是不错的,“武汉的一所大学”这种称呼有点小瞧了……尤其他们的人文学社,办了很久而且质量相当高,理工为主的学校办得却比很多文科院校强得多。你有空可以搜来了解一下。
兄弟,说的好,顶你~
华科的确很不错,别的不知道,它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国内领先的,不比北大差。我的用语可能招致误解,对不起,我绝无轻蔑之意,“武汉的一所大学”这种句式大致类似于北大称清华为“隔壁学校”、“五道口技术职业学院”这种大学之间的相互调侃。
大学校长在校园里是老大么,他说一有人敢说二么
中国大学校长说一,无数的人敢说二
其实……党委书记才是老大……
党委书记是老大。。。。
我就那“武汉一所大学”的…不知你有否看过我们校长的原文,以及武大校长的讲话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174164/ 我只能说我们校长是学工科的,稿子是自己写的,说的是人话,年年都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关键是自己写的稿子~起码说明他们是真的用心去写的
我对贵校校长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对鄙校校长表示恨铁不成钢
也许校长能找到时光倒流的感觉,年轻了一把吧 😎
流行语没什么不好,与古诗词对应。流行语不是低俗,古诗词也不是高雅。只要合适,为何不可? ❗ ❗ ❗ ❗ ❗ ❗
是啊,流行语没什么不好,我在文中也说了,“其实,说流行语也罢,讲套话也罢,掉书袋也罢,形式永远是第二位的,对于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而言,关键的成败因素永远在于它的内容是否契合这所大学的精神气质……”
说什么都不要紧,流行语怎么了?至少它让很多毕业生对这次的毕业典礼有一个难忘的印象,至少拉近了跟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楼主“为何要跟在武汉的一所大学后面亦步亦趋?”这句确实欠妥。您了解华科么?就在言词中表露出身为北大学生的优越感。我虽然不是华科的,但是我经常去他们学校,我感觉华科的学生很有激情,很有创造力,华科的校园文化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而且有很多学生非常出色
的确,相对于官话套话来说,说流行语是好事,我在文中也说了,“其实,说流行语也罢,讲套话也罢,掉书袋也罢,形式永远是第二位的,对于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而言,关键的成败因素永远在于它的内容是否契合这所大学的精神气质……”
关于华科,我的用语可能招致误解,对不起,我绝无轻蔑之意,“武汉的一所大学”这种句式大致类似于北大称清华为“隔壁学校”、“五道口技术职业学院”这种大学之间的相互调侃。
又强化了我对北大人的印象:傲
大学越来越官僚,文科院校又走在了理科院校的前面。
华科的管理层,自其校友周某上政后,官僚化也日趋严重了。我担心,再过几年,也许华科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楼主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能因为他是北大的,你就说被大人怎么怎么样,毕竟很多北大人和他泾渭分明的。我有朋友在南周实习,就说方可成特别高傲。
说得有理,不能只用一个人代表一所学校。同样,也不能只用一个人的评价来判断某个人,对不? 😉
他确有傲气,却不是高傲。是坚持。
武汉一所大学?算了,无所谓,根叔V5~起码他是用心去写了这份演讲稿的
我对根叔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对华科也绝无轻蔑之意,“武汉的一所大学”这种句式大致类似于北大称清华为“隔壁学校”、“五道口技术职业学院”这种大学之间的相互调侃。
我不是北大的,但是感觉这种话都是些懵懂少年们开玩笑时说的话。
拿哈佛耶鲁校长讲话来对比看看
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文化
文言文能意识到现在提倡白话文吗
白话文又岂能知道网络语言不是以后的文化呢?
大学校长给人的感觉是严肃 正统
网络文化给人的感觉是诙谐不严肃
大学校长不能说幽默的语言?!
荒谬
创新怎么来 创新就从大学校长说网络语言来
谁说校长不能说幽默的语言了?谁说的我跟谁急! 👿
校长说的不是流行语,它只是说了一篇毕业祝词。不管用的是什么修辞和格调,只要这些话语承载了母校对学子的祝福那就够了。不要迷恋“根叔”,“根叔”说的只是所有师长心中话。
不要迷恋根叔,根叔是个好校长,但他说的或许不能代表所有师长。
“武汉的一所大学”…..说的也未免太寒碜了吧
楼上的好朋友们,你们的评论还像点知识分子说的话吗?我为博主不平,你们直指博主文中华中科技的影子,是不是断章取义?博主的意思是身为北大校长,应该说与学校乃至自己身份相契合的语句,好像中国官场一样,你认为国家主席在新中国成了五十年的时候发表讲话说“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你们觉得合适吗?华中只是一个比方,你们有没有好好看文章。?
你是两年前本科毕业的?是不是北大校长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我看了那个视频,很感人。
是的,不过不是在毕业典礼上唱的,而是许智宏卸任前在宿舍楼和学生一起唱的
我觉得作者在讨论热点问题呢,也是很哗众取宠的东西
又看了一遍,原来是北大的,我是华科的,也是新闻传播的,也是读研的,但是比你毕业早。北大不错,不过新闻传播是个鸡肋
是啊,不管什么学校什么院系,总有人食之无味
李校长每年的讲话都是这样的口气,只是今年媒体报出来了而已,你们真是娱乐他人,娱乐自己,原来是自欺欺人
扎根西部还是很赞的,很想看看《西部放歌》
由此想起了一句诗:纵有古道西风瘦马,不费青春似水年华
你一个一个回复要累死的。。。
没事,我的博客还没那么火
在这里写下你想说的…
❗ 没创意 说了还不如不说
校长每年讲 又希望讲出新意 会有些难…
希望毕业典礼 校长只是一个主持人 请几个国内国际上合适的人来主讲
楼主,你追究太多了,好吧!然后,你想看到什么然后,只要能激励青年斗志的讲话都是好的。你想让北大校长讲个话有马丁路德金的效应,开玩笑!!!!!!!!!!!!
校长不是人人能当的,自然要要求高一点啦
当周围的人追随“根叔”脚步时,我已漠然,社会事件的创新性与娱乐性固然重要,但是立足于这个甚嚣尘上的繁杂世界,仍保持一颗客观,冷静的心,去分析问题的人才是更加需要的。
然
只是觉得这也体现出北大开放的一方面,没觉得跟学校的精神气质有太多违背。另外,周本人这是位老北大,对母校的精神,人文氛围的感悟也不至于能说出有悖的话,
春晚的冯巩。。。
呵呵,难得可成兄一一回复,真是好脾性…作为不问学校事拒绝搞校媒不参加毕业典礼亦不穿学士服的华科毕业生,说句良心话,根叔演讲之动人确实不在于哗众取宠,其真诚坦率实为一以贯之…小弟熊凯飘过~
哈,谢谢熊弟提供的信息。我对根叔的真诚的确是敬佩之至,虽然对他演讲的内容持一定的保留意见。这就像我对许智宏任校长期间的作为评价并不高,但对他真诚对待学生的态度表示欣赏和钦佩。比起那些一年到头见不着影子的校长,愿意自己写出这样亲切的发言稿、愿意和学生们一起唱流行歌曲的校长们真是太难得了。
“根叔”们走红的思考
官话套话式的照本宣科,换成了时髦的词汇,温情的话语,毫无疑问,“根叔”们的表现使他们今年夏天大学的主角。
有人说,根叔式的演讲是大学精神的回归。但仔细看过这些演讲以及相关报道之后,不难发现。那些诸如“打酱油”、“偷菜”、“被就业”之类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演讲,虽于大学有关,但与精神还有距离。“根叔”们表现,只不过是让人们发现他们没有了一贯部级”校长的威严和架子,以师者和长者的形象重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好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未免还是不够。如同一些有识之士所言,它将成为“一场俏皮话的狂欢,成为一场单纯的感情宣泄”。
“毕业典礼”一词“commencement”,本意为“开始”。也就是说,这一刻不仅仅是过往的记忆的结束,更是未来社会生涯的开始。而这大学的最后一课,“根叔”们理应做得更多。
胡适先生在1932年有感写下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直到今天还时时被人们所提起和引用,道理就在于那些睿智而又朴素的话语,到今天仍能给人以启发,而不仅仅是一些久远的温暖回忆。“苏力致辞”已在网络热传近十年,也在于那些话语超脱出了一校一院的界限,能够让广大毕业生甚至已经走入社会的人们有所感触和启发。
而即便做到这一步,我们也只能说这是大学精神回归的一小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大学真谛,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奋斗。
前两天随手写了两笔,报纸没用,权作给小方的回应吧
哈哈,贵报能发这种东西么?。。。。
所有的中国人的精神梦乡。 严重了。 毕业大家需要一个轻松的心情面队明天。 你们还沉静在以为上了北大多了不起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你看过根叔的演讲吗?唉,形式是一回事,内容是一回事。垃圾箱再漂亮也是装垃圾的。
我看过啊,你这句话应该是回复上面诸位根叔粉丝的吧?
什么叫武汉的一所学校!华科的校训是: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我记得抗日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也没有发生文人相轻的事情吧!先去了解一下华科!再去发表言论!求真务实同样也是我们追求的!
文革时期毛主席像全国到处树!你们北大也是一样!文革以后到处在拆,你们北大也是一样!我们学校正大门的毛主席像到现在依然矗立在哪里!尊重!我觉得你可以去反思下! 从华科建校的第一天起就有带领着师生间楼的查谦、砸围墙的朱九思、带着我们给树抓虫的杨叔子、修路的周济、骑着自行的车樊明武。你知道吗!从华科的第二人校长开始就有每砍一棵树都要校长亲自签字的传统。你知道吗!华科同样也是一个有着很多历史和故事的地方!你应该学着去了解!
中国啦要变成其他国家还是要很长时间的我感觉这只是一个过程
虽然我很能理解你想要表达的那种对母校的情感,但是什么叫“为何要跟在武汉的一所大学后面亦步亦趋”??是不是太过自大了一点,作为一个新闻人你是不是不应该用句如此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