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馆之外,上海世博会最热门的场馆是哪个?答案当然是沙特阿拉伯馆。为了进入这个造型为“月亮船”的场馆,游客们愿意在烈日下排上八九个小时的队,写有“沙特阿拉伯馆排队所需时间为9个小时”的提示牌甚至都成了世博园内一处独特的景点。

是什么让沙特馆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不是因为沙特的文化魅力,也不是因为那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游客们并不关心这些,他们最期待的是馆中1600平方米、360度环绕巨幕的“珍宝影院”:“人人都说沙特馆的电影太好看了,一定要亲眼瞧瞧!”

实际上,本届世博会的热门场馆基本都以足够“炫”的电影作为镇馆之宝。

比如美国馆,最受追捧的展览内容是4D电影《花园》。所谓4D,是指在3D之外又加上了环境模拟带来的真实身体感觉。当影片中出现暴风雨时,观众席的地板会震动,并且有雨从顶棚上飘下,全方位刺激观众的观感。

再比如另一大热门场馆石油馆,一个8分钟的短片讲述了石油的前世今生。每当影片中出现天崩地裂、海水喷涌这样的镜头,观众的座椅就会不断后仰、前倾、微颤,还有机关释放气味、喷出水珠,正是这样的刺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排队。

还有名不见经传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它的国家馆竟也可以跻身热门场馆的前十名,靠的就是一部动感刺激的4D电影。

这份因电影而热门的场馆名单可以列得很长很长,比如拥有“720度全天域球幕影院”的台湾馆,拥有“千人环形剧场”的澳大利亚馆,比如泰国馆、气象馆、太空馆、辽宁馆、吉林馆、广州馆……如果你在世博园中随大流选择热门场馆,那么与其说你是在逛世博会,不如说是奔波于几个电影院之间,排队看电影。

在这个人们早已习惯于在网上下载盗版电影的年代,有多少人还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况且是为了几分钟的短片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从这个角度说,上海世博会无疑创造了一个不亚于《阿凡达》的奇迹。

实际上,世博会一直是电影这门产生仅百余年的“第七艺术”的福地。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了最早的“电影”播放装置——那是一个1.2米高的机柜,15米长的35毫米胶片盘卷在马达连接的链轮上循环转动,每秒走48帧画面,白炽灯泡通过胶片下方的旋转快门照射,观众从2.5厘米直径的孔洞中欣赏机箱内的“电影”。两年后的亚特兰大世博会上,这种“活动电影”再度现身,不久便风靡欧美。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卢米埃尔兄弟在30米宽、20米高的巨型屏幕上放映了它们拍摄的电影,引发参观者的强烈兴趣,成为当届世博会的焦点。

在电影与世博会的结缘史上,今日观众为巨幕电影而辛苦排队的景象和在观看4D电影时发出的惊呼已经成为最新的一个章节。在游客们看来,电影无疑让世博更美好。反过来说,世博会也为最新的电影技术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为它们的普及营造了声势。

不过,单就本次世博会各场馆所展示的电影来说,它们的形式是远远高于内容的。你很难说在以“大即是美”和“感官刺激即是艺术享受”的简单逻辑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精神实质在支撑那些足够炫酷的画面。这些电影技术从应用于风光片、宣传片、炫技片到应用于真正的剧情片、纪录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游客对此类电影的热捧也让人心生疑虑:感官刺激大行其道,是否会喧宾夺主,影响人们对世博会真正主题的接纳?毕竟,世博会不是游乐场,不是坐了一次疯狂过山车过把瘾就能够满意而归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