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初开始,发端于广州的“保粤”运动几经波折,今天又在穗港两地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我的上一篇博文《保卫粤语?歇歇吧》发出也已经一周了,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感谢所有留言的朋友,不论你们是赞是弹,是讲理还是骂人,都感谢你们对这个公共话题讨论的参与。
我在这里需要检讨的是:《保卫粤语?歇歇吧》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标题党特色的文章,这个标题很容易招来不少人直观上的反感。另外,这篇文章的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朋友在留言中对本人观点进行的补充和纠偏令我获益匪浅。
近来,我也与身边的一些人面对面讨论了“保粤”事件。随着讨论的进行,我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以下仅从我个人的所思所得出发,对这一事件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
一、是什么?
在我看来,“保粤”事件是一起从对政协调研报告的误读发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酵,最终导致社会中出现紧张对立情绪的公共事件。
说“保粤”事件从误读发端,是因为官方从未提出要“推普废粤”。事件的导火索是广州市政协的《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根据官方的解释,这份建议的背景是希望方便来穗参加比赛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了解亚运和本地新闻资讯,方式是希望广州电视台增加普通话的播出频道或时段。显然,从这样一份建议书到“保粤”事件反对的“推普废粤”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二者不可能被划上等号。
说“保粤”事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酵,是因为如果不是在今日中国的特殊环境中,这起源于虚构的事件不可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响,激起如此激烈的讨论。关于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后文将详细分析。
说“保粤”事件引发了紧张对立的情绪,这是无须解释也不能多解释的。
说“保粤”事件是一件公共事件,是因为它借由公共平台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且与公共生活息息相关,并有政府、公民、媒体、社会组织等多种角色参与其中。
二、为什么?
为什么一份被误读的调研建议就能够导致一场举国皆知,乃至全世界都知晓的公共事件,引得成千上万人上街抗议,在网上高呼“撑粤语”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最简单的答案是:因为这是在2010年的中国。
如果要详细解释,那么“保粤”事件背后的社会因素至少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政府决策缺乏公众参与,缺乏透明度。有人认为,“保粤”事件实际上是广州市民一系列不满的总爆发,这些不满针对的对象包括为迎亚运而进行的大规模修路、改造城中村、修缮城市旧有景观、建设BRT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也许都会带来利民的效果,但公众始终难以参与到这些措施的决策过程当中,普通市民既很难影响最终的决策,也很难知道明天又会有怎样的新政策出台。生活在这样的不安全感当中,人们自然会担心政府真的出台“推普废粤”之策,即便只是捕风捉影的谣言,也足以引发一场震动。
其二是广州人的文化自卑感。梁文道在分析此事时曾说:长期以来,广州人在文化上自己觉得是被歧视、被耻笑的,就连粤语也是被耻笑的对象(被称为“鸟语”)。他举例说:在春晚上,广东人出现都是被笑話的对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广东人特别不能接受自己的在全国文化中具有的位置。当然,也有人认为广东人并不自卑,而是傲慢,他们看不起其他地区的语言文化,也根本不看春晚。我认为,无论是自卑还是傲慢,都会促使广州人产生一种极珍视自身语言的情绪,为了维护它,不惜打一场对手是稻草人的战斗。
其三是城市化带来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矛盾。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上一篇博文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矛盾的产生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任何城市面临外地人大量涌入时都会产生,它并不说明广州人排外。
其四,也有人认为“保粤”事件显示的是广州人对中央政府的警惕和疏离。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同样是有道理的,广州受香港的影响很深,或许也很自然地沾染了自由主义的气息。
当然,孕育“保粤”事件的社会因素还包括媒体公信力的下降,网络传播的惊人效果,以及政府危机公关的滞后等。我更倾向于认为,“保粤”事件的背后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以上各点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出发来解读此事,但如果要对此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或许更应该综合多视角,将以上几方面的社会因素均考虑其中。
遗憾的是,我不认识参与了“保粤”集会的人,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我猜想,被以上几点原因驱动而参与“保粤”的人应该都存在吧,只是不知道哪一种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三、怎么办?
“保粤”是一场公共事件,它可能带来社会管理危机,但同时也可能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课程,政府和公民都可以从中得到反思和学习。
于政府而言,危机公关、消除误解自然是必要的,但更治本的做法应当是完善政策制定过程,让更多的公众真正参与进来,不仅能够知晓政策的制定过程,更能够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当市民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还会担心自己使用的语言会被所谓的“碎粤神偷”破坏么?
于公民而言,在这次事件中敢于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值得赞许的,然而,对于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应有更多反思。集会散步当然是合理的表达,但这种方式也容易让人丧失冷静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别忘记:就在两年前,我们还曾为反对家乐福而集会散步呢。散步的方式并不具备天生的合理性,并不是个个参加散步的人都是值得“撑”的英雄。实际上,每一个参加散步的人都应该想清楚:自己的诉求究竟是什么?自己的观点是否建立在并不存在的基础上?参加散步是否有助于诉求的达成?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保粤”事件估计将很快在政府的强压之下销声匿迹。不过,如果政府和公民都没有很好的反思,因一场误会而导致的社会紧张对立仍然可能卷土重来。
……您如果有兴趣认识参加那天集会的人的话,我回头可以给你介绍两个,包括这位中文讲得不错的加拿大兄弟: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571967398/
好啊
不管是保卫粤语还是保卫其他什么,或者是呼吁废除什么
只要是公共事件,官方就会敏感的
有同感! 😈
如果能说保粤是对粤语的不自信,那官方对群体事件的敏感,更说明了他们对自己执政能力和合法性的不自信!
(PS, 我并不同意粤语不自信的说法,各种地方语言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推普和禁粤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
散布只是为了找到能够听取民众建言的市长,只为寻求一个能坐到一块协商的机会。
我觉得民众上街只是寻求一个类似于社会泄压阀的“装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如果说要能寻找到除散布之外,更便捷更有影响力的渠道来表达诉求,我觉得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所看到的社会正常的反馈机制几乎都滞塞了,要说到“对政协调研的误读”,还不如研究民众如此激烈的行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基础。
要想在这个社会里表达异议,真是太难了。
是的,这是一个表达不畅的社会,如果“散布只是为了找到能够听取民众建言的市长,只为寻求一个能坐到一块协商的机会”,那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集会散步有时候并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比如说,也有人可能只是单纯想发泄愤怒),造成的后果也不一定是好的(比如造成人群间的割裂)。
您的《保卫粤语?歇歇吧》一文。我在鲜果第一次时间拜读过。今天读此文。我不的不说句话(许是拍马屁哦
)看来您是思想了。文中基本观点兄弟我是认同的。特别是此文末之句。我们这个民族太不习惯反思啦。
谢谢 😎
广州人被所谓的穿衣戴帽工程等烦至苦不堪言,为了贪污一再扰民,详情你可以试下了解。这时候出现这类情况,有激烈反应时当然的啊
值得思考
小北路几个月前为了穿衣戴帽才铺好的人行道,居然是为了亚运场馆的电力施工。那人行道基本就没几天能好好让人行走。本来只觉得是不同政府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结果……今天早上一看那块施工许可证,居然是为了亚运场馆的电力施工。正常人都会先做完地底下的工程再做地面上的吧。这种没脑子的事情天天发生,天天滋扰你的正常生活。更勿论亚运工程的各种不合情理,偷工减料,霸道行为。比如建筑废料乱堆放乱倾倒,堵塞地下车库排水系统以致雨季大批车辆被淹报废;以“影响市容”为由,事先未有任何知会就剪断街头光缆,导致大规模断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受了损失的人往哪里讨要赔偿?受了滋扰的人上哪里去讨说法?偏偏这次“推普”提案又是与亚运有关,引起各种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也是一种必然。而且平心而论,当局排挤粤语的举措不是一天两天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是有之前的很多事件垫底,人的情绪也不至于一触即发。
另:春晚那么低质量的节目,也就只有缺乏更多选择的内地人民才看吧。广州人只是更幸运地有别的选择而已。况且本地年俗,过年向来不会如寒冷的北方那样窝在家里,而是要逛花街去的,春晚的时段恰好与传统的逛花街时间撞期,大家不选择春晚也是很自然的。
我住的小楼太旧了,也被“穿衣戴帽”,阳台被工人们堆满钢管之类的杂物不说,强行给六楼阳台装防盗网不说,居然有一扇窗丢在阳台上没装上去就收工了。施工过程中,工人们肆意从我们的房间进出,招呼也不打一声,每天要忍受大量噪音,这种情况之下能有好情绪那需要相当涵养。
话说,你所谓的内地人民不是没有更多的选择,过年逛庙会跟你们的花街实质也差不多,出去旅个游也是有的,只不多看春晚是一直以来的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它更多的是反映一种早已有之的生活风貌。节目质量自然也有不满意的,但善意的建议总好过恶意的中伤。你不看春晚我们也没怪你,我只是想知道你从哪里晓得我们内地人民缺乏更多选择,你不看春晚又怎么晓得春晚有那么低质量的节目的?
我说的没有更多的选择是仅指电视节目本身而言的,没说清楚是我不好。为什么我晓得春晚质量低?因为确实有转台过去瞄一下,真是不忍卒看啊……广东人在电视节目方面的选择余地确实是大很多的,而且是长期如此,自然也培养了不看内地电视的习惯。
说广东人 保护粤语不自信真是搞笑 您真是无知啊
这哥们肯定是没把文章看完就开始喷了,完全的断章取义
过分强调优越感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春晚的好坏暂不予置评,但央视不是纯公益的,没有一定受众,没有收视率的保证,它不会搞这些劳什子东西。而若一开始用俯视的态度去评判春晚的好坏,恐怕有失公允吧。况且,内地并不只包括寒冷的北方,也没有证据显示,北方人民春节时全都窝在家中。楼上的兄弟,你这样以偏概全不会有井底之蛙之嫌吗?恐怕,你只是被楼主的广东自卑论触怒了吧。其实我发现,这就是症结所在。广东人与内地人都认为对方心态有问题,但是广东势单,内地势众,这就使广东人始终被危机意识包裹,总觉得自己不硬气一些,就会被内地人同化,所以会草木皆兵,极易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形。“保粤事件”其实就是一场典型的反文化侵略过当事件。究其根本,还是对本域文化生存前景的不乐观,不自信。我们不妨假设,若这次是政府要求央视增加粤语节目,恐怕不会出现这样轰轰烈烈的“保普运动”吧!
为什么要把广东和内地人民放在两个对立的位置上?
势薄势众不是用来表现这个的
看黑帮片看多了吧?
引用一句不合理的话 你是帮祖国人民说话还是帮外国人说话
PS 请原谅我的粗浅
是不是香港黑帮把广东人的黑帮情节带起来了
凡事激动
请在理性的角度去想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是不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试图联合起来
有北约 欧盟
只有中国在不停的分化
文化卑微?
不是吧
发展一个地区文化不是号召全世界人民都来学习你们的文化
而是要把自己的文化推广出去
所以广东文化何去何从
广东人一向都知道黑帮片是漫画改编,还这没啥情结。黑帮情结比较严重的貌似还是八九十年代通过录像厅看港片的内地人吧。
稍微偏激了,有北约,欧盟,也有上合组织啊,其实国家与国家间的联合着眼点在于国家利益,不能说他们就是一颗红心地球村了~而且他们结盟不代表自己国内就没有矛盾。前阵子不还有一美国农民开拖拉机要推倒政府大楼的么?中国的大面还是好的,国内小矛盾不可避免。这次的保粤也是缺乏有效沟通的结果,事实上,总有解决的办法。其实,也不能把广东和内地对立起来,不能叫对立,另外,与内地相对的概念是,沿海。
要是政府放个消息说准备不让你家乡的人们在某段时间里面不是能看你们家乡语言的节目了,你会乐意吗?
广东人不可春晚,是因为我们觉得春晚不好看。至于为什么不好看,就是对于我们而言没什么娱乐性。仅此而已。
不好意思,回复放错位置了,重发一遍吧!
过分强调优越感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春晚的好坏暂不予置评,但央视不是纯公益的,没有一定受众,没有收视率的保证,它不会搞这些劳什子东西。而若一开始用俯视的态度去评判春晚的好坏,恐怕有失公允吧。况且,内地并不只包括寒冷的北方,也没有证据显示,北方人民春节时全都窝在家中。楼上的兄弟,你这样以偏概全不会有井底之蛙之嫌吗?恐怕,你只是被楼主的广东自卑论触怒了吧。其实我发现,这就是症结所在。广东人与内地人都认为对方心态有问题,但是广东势单,内地势众,这就使广东人始终被危机意识包裹,总觉得自己不硬气一些,就会被内地人同化,所以会草木皆兵,极易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形。“保粤事件”其实就是一场典型的反文化侵略过当事件。究其根本,还是对本域文化生存前景的不乐观,不自信。我们不妨假设,若这次是政府要求央视增加粤语节目,恐怕不会出现这样轰轰烈烈的“保普运动”吧!
内地人不会同化我们,我们也不会被同化。顶多就是大家越来越像了而已···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差异在所难免的,引用周总理一句名言,我们要的是:求同存异。
我觉得这次事件官方和民众的最大分歧不是在于该说什么语言,而是对语言的认识上:官方只是把语言当成交流的工具,理所当然地认为越统一越好(这种是常见的一刀切方式),而民众却一直把语言作为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化是我们的本源我们的根。
你很无知,多看看我们的文章吧 😡
你们是谁?文章在哪里?无知在何处?从你留的邮箱猜想你是南都的编辑,同为一个集团的员工,若有空还请不吝赐教啊。
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少了诚信。所以民众才会如此。
这第二个为什么还真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敢言”。
没有讨论和学习哪来的“有知”?您这样的有知者只知嘲讽不知贡献自己的观点,我们无知者也就只好通过讨论来自我学习咯!
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才会写得出这么结构严谨论证有力的文章吧.对每种思维观点都应该正确对待. 作者自卑论的观点本人不予置评,也反对竖中指等偏激行为. 但广东,尤其是广州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城市所独有的包容我想在全国同等级别城市中也可谓无出其右了,但说到保护母语,是基本原则是底线. 一份被误读的调研建议? 作者还是看看有关领导的访问吧.
所谓广州人的文化自卑感,很多时候是偏见的不断传播。我这个外地人听了笑而不语~~
啧。能说这种风凉话的LZ一看就是不爱广州不爱粤语的。那种想守护的心情只有真正爱那个地方的人才会明白。香港人也说粤语,难道他们自卑。啧。敢情城市发展好的要比落后地区的更自卑?
如果推普废粤只是误会,是不会有这么多人响应的~
大家出来参加,不是因为谁组织,谁误传,而是因为大家真的感觉到自己的母语在消失~!
其实广州人根本不在乎你们说我们无文化,我们但求让我们保留我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看春晚,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娱乐,我们会逛花街,会看粤语节目
我们没有要求你们喜欢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只要你们尊重不干涉
我们也没干涉啊,我们也挺尊重的啊。事实上很多北方人都对粤语没什么所谓的吧。
更没谁逼你们去看春晚的吧,事实上我们也不怎么看了。你们想逛花街,那就去呗。你们有自己的娱乐,那就娱乐啊。
其实还是交流的问题,我不知道ls为什么会觉得我们一直在逼迫你们,但是中国这么大,你们离我们这么远,我们管你们什么?
没有任何了解就相互误解,这才是问题所在
不是你,是广州zf的某些行为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在亚运期间全部用普通话播节目啊·····这不是逼人看吗???我就是不喜欢用普通话看···比如周星星的戏变成普通话我都看不下去了,我想吐····
有说全用普通话吗?就算全用普通话,不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吗?很多人的逻辑很奇怪,一方面指责别人不爱粤语,一方面又公开表示讨厌普通话
确实觉得普语不好听,这是一个纯审美的问题啊。它作为不同汉语系语言之间的交流工具的地位没什么人反对。这不代表我们不能讨厌普语。
你可以讲你的广东话,看你的粤语节目啊。
除非广东是个独立的个体,不然就会受到国内其他省份的影响。
看过你上一篇文章,把撑粤语理解成是和外地人的对立,完全是想当然。以我自己来说,我是广州人,在广州读大学,读大学后,说普通话比说粤语多得多,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没有任何反感。
我们反感的是中央强权对地方语言的“消灭”,或者说“消灭的企图”。这是我在这块土地上二十几年真切感受到的,恕我直言,外地人永远不会有我们这种感受
有这样的企图吗?消灭地方语言对于执政者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事情比不是单单这样的。
广州台增加普通话播出时间只是导火线。
真正原因是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开始慢慢被禁止讲广东话。
如果你来过广州,发现广州的小学已经开始形成讲普通话的氛围,不单止是课堂上,而且还有课间。身边大量外省的小朋友,学校老师有时命令禁止讲广东话。
这导致了什么?
导致了很多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家庭的小朋友已经不说甚至不会说广东话了,我侄子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希望你下次写相关博文的时候不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一个高高在上的学者的角度。你想了解真相,就来广州,多调查广州本地的粤语家庭,看看是不是真的像你所说的一样。
你批评的对,需要多多调查。不过我有一个疑问:“身边大量外省的小朋友,学校老师有时命令禁止讲广东话。”老师的做法是错的吗?如果都讲广东话,外省小朋友还怎么继续上学啊?
外省的小朋友请学习粤语!!这是生存之道。不是需要广东的小朋友来适应你们。我身边的外省同学都会说粤语,和我们相处的很不错!! 请方大叔学习粤语,以拓展你的生存之道!
我们(初中及高中的)班八成以上都是外地人,五成以上是外省人,然而几乎都会说粤语。所以交流没问题。只有碰到不会说粤语的同学才会说普语,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中小学粤语禁令完全没有必要。我在此提供一些事实。
在家里总该讲广东话吧?父母可以教孩子怎么说广东话。
学校的话,讲普通话是自然的呀,不是有外省的学生嘛。
那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学着说广东话呢?我们遇到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很愿意以普通话来沟通的。可是我们不需要被别人强制说。只在家说广东话能学多少。你所学的知识和事物多数都是从课堂上学来的吧,不会是在家里的吧?
当广州人表达了对外省人主动使用哪怕是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去迁就的态度时,外地人主动点去学习适应一下当地文化,是不是也是一种起码的尊重?
可以啊,我觉得也可以教他们学广东话啊,不过普通话是法律意义上的全国通用语言,在学校使用没什么错吧。
问题是学校习惯了,回家不愿说。你可能还没为人父母吧?
现在广州的中小学还是本地人为主,但有些学校却规定不能说粤语。就算有一天,中小学变得和大学一样外地人居多,学校也无权作这样的规定。
如果只有在家里才能接触到家乡话,能学好吗,想一下迁居到外地生活的家庭,或者外国的华人家庭,就知道了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我要澄清几点作为广州人
首先我们的确是对亚运很不满..种种的整修工程令我明白一件事,对于政 府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国民,而是外国人…
试问在外国任何一个国家你都不会找到为了一个大会而要求改变所以本地国民or市民的生活习惯和地方,甚至是语言….
但是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导火线
我们的愤怒源于我们对粤语文化,广州文化的热爱….
可以这么说我们对外省人怎么看我们一点都不在乎..甚至你说在春晚上广东人是被歧视的一群我们也没什么所谓
一直以来普通话一直侵略着我们的文化,从以前说粤语到现在上街几乎遇到都是说普通话的人我们也没有什么..而是默默接受。因为我们知道广州续渐变成一个大城市。在广州说普通话的人口也渐渐比粤语人士多。但是真正令我们想站起来的是官方人士向试图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学校说普通话,在外面说普通话,现在为了所谓的外宾也要变成说普通话。那我们的粤语呢?一种语言如果不使用,很快就会被遗忘。我们是不是有一天要将粤语拿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呢?
之于我,普通话只能算是我第2语言或者可以说是一门外语
,因为我也是上小学的时候才从语文课上学到的。但是我现在也是一样可以把普通话说得好好的,所以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否真有必要?政 府和全国以普通话地区为主的人士是否也真的容不下除了普通话的另一种语言的存在?
再说很多人说粤语没有作用,普通话作用大。那我想说,以后我们要不要改学英文算了?那不是更有作用在世界上?
就好像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样?
这次事件只是我们对普通话和北方文化的侵入的一种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可是说是我们已经感受到我们已经到了文化和语言兴亡的时刻。如果我们再不站起来说话,那结果也只会是广州也沦陷了。
广州不会沦陷,只会越来越国际化。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说普通话就是国际化?
举例说欧洲的国家也不会让自己更加国际化而去将自己的语言变成英语….
对啊!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国家!什么全面学英语运动也只有中国政府能想出来的~去过意大利的人都知道,人家那里所以地铁什么公共设施的都是意大利文,只有少数有英语翻译的。意大利的人也很大部分不会英语,人家从来就没有像我们zf那样那么积极的去推广英语,要来意大利吗?那如果你会意大利的语言,你将会更了解她。而我们的zf就那么怕自己不够国际化吗?怕自己来不及国际化?汗……四书五经没有几个学生看过,可ABCD我们全都会,惭愧啊!
博主的看法还是蛮系统的,没必要太过针对一个“广州人的文化自卑感”的论断,我猜想博主也是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才会只是从梁文道的话里产生这样的推论。如果博主想了解更多情况,我可以提供些资料,不知博主有兴趣否?同样的事件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博主这个思路我很喜欢。欢迎给邮件我。
如maximchan说的,要了解真相需要深入接触,而不是远观揣测。误会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看到上面很多人都是各自以拒绝沟通的姿态捍卫自己的观点,不正是“鸡同鸭讲眼碌碌”(粤语,鸡和鸭说话说不通,只好干瞪眼的意思)吗?
我是广东人,和kv一样,在广州念的大学,自大学起就说普通话多过粤语,在广州逛街,哪里都是普通话声多过广府话,导购员卯足劲地用普通话向你热情推介,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很浓烈。
“撑粤语”里,我们确实有着愤怒,也有着惧怕。愤怒是因为民意被践踏,惧怕是担心我们所热爱的母语有一天不复存在。世界各国历史进程中,从来不缺少方言消亡的例子。我个人认为粤语是广东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广东人,弘扬与传承她是我们的责任。
这次散步我更多将它看作表达民意的一个方式,而作为公民,我们有自由表达言论和合法集会的权利。我们并不是想要反对任何人,只是意识到这次政协提案会蚕食已经在不断收缩的母语世界,希望能通过呼吁声引起当局的注意,慎重考虑提案。事件被扩大化确实有着被误读的因素,可不是惊弓之鸟,又怎会一触即发?
粤语(广府话)的历史之悠久用不着我提,它是残留的中国古语之一,撇开这次“撑粤语”事件,我也挺希望母语非粤语人士也能了解一下粤语前世今生的,或者也可以更多了解一下讲粤语的广东人,唯有沟通才能了解彼此,携手共进。
中国有着十几亿人口,地域辽阔,要大家都统一思想统一步调那是希特勒做法。大家虽然操着不同方言,但不都是兄弟么,也许有人正乐于看兄弟阋于墙,而我,是希望大家和谐共处的。哪天其他方言需要“撑”了,我们一样会站出来支持的。
这话说的对,撑粤语的本意是保护地方文化,不仅仅是广东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
谢谢你的中肯、理性的观点
我忽然想起,当时读书时候的一个想法:那时推行“母语教育”,学校开始都是用普通话教育,当时想我母亲是说粤语的喔,为啥要普通话教育呢?~~~
很简单,母语不是母亲说的语言啊,哈
引用“其二是广州人的文化自卑感。梁文道在分析此事时曾说:长期以来,广州人在文化上自己觉得是被歧视、被耻笑的,就连粤语也是被耻笑的对象(被称为“鸟语”)。他举例说:在春晚上,广东人出现都是被笑話的对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广东人特别不能接受自己的在全国文化中具有的位置。当然,也有人认为广东人并不自卑,而是傲慢,他们看不起其他地区的语言文化,也根本不看春晚。我认为,无论是自卑还是傲慢,都会促使广州人产生一种极珍视自身语言的情绪,为了维护它,不惜打一场对手是稻草人的战斗。”
完全不能认同作者这样的说法,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我在广州出生,在广州长大。我从来没有感觉粤语或者广东人或者广东话是低人一等的。我们没有觉得被歧视,当年我去北京求学的时候,还有同学因为我会粤语而羡慕。广东虽然不是经济或者是政治在国内最发达或者是最有地位的,但是我相信文化是平等的。难道说四川话,湖南话就不值被尊重吗?尊重文化就是尊重人,政府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让广大的广东人感觉政府不尊重人,政府没有把人当人看。
广州人到外地去了,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广州人就觉得特别亲切,而完完全全是看合不合得来的,我觉得广州人算是比较标准的国际主义者了。不会因为你是外省人开的店,我就不光顾你,也不会因为你是本地人开的店我就非要把那里当成饭堂。
同乡的人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当然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走到一起,我没有认为其他省份的同胞们说他们的地方语言有什么问题,即使我不喜欢听。
政府因为任何原因要当地电视台不用当地的语言转播节目,这是说不过去的。要方便外地来的朋友们,有许多种方法,非要把所有电视用普通话播报吗?那要不要都用英语播报?以方便全亚洲人民啊?那北京奥运怎么没有全部用英语播报呢?此其一。
另外就是,方便了外地来的朋友们,可我们自己的老百姓就被害苦了?为了亚运的脸,已经受了不少苦的人民,亚运来了还不能听到用粤语播报的节目,这是广州的亚运,但这是广州人民的亚运吗?这样公平吗?难道客人来了,主人家非要睡地板才能显示出主人家的好客精神?
如果政府有为这些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想一想,就不会有这样的提议了,提议可以是适当增加普通话播报或者英语播报的节目,地铁里,公车站里不要再出现那些丢脸的英语翻译……而不是,建议所有节目用普通话播报。
PS. 我们说的“鸟语”是英语,至于广大同胞说的鸟语是指白话的话,估计是因为他们听到懂所以这样说。
查过普通话的历史:南北方言谁才能成为官话之争由来已久,曾经以洛阳话为首的北方官话和以南京话(今吴语)为首的南方官话争论为最激烈,经历了从唐代到清朝的几个阶段,最终满族入关,为了融入社会,他们语言开始汉化,也曾因为不能正确地发尖团音和入音所以被汉语区的人们嘲笑为“五音不全”,自雍正帝始以老北京话为主的语言作为官话,但是除了少数民族多外,汉语方言也很多,因此等到民国前都还得不到推广。1955年最终以投票的方式确定以北京话为主的普通话就是经清朝“改良”过的汉语,所以现在全国7大方言区中包括北方方言的一部分地区还保留尖团音和入声,但是普通话就已经没有。普通话的确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全国的交流,打破过去语言静止的状态,并没有要抹杀掉少数民族语言和各地方言的意思,跟当初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异曲同工。
每个文化的存在都值得尊重,你可以喜欢或者讨厌一种自己不熟悉的文化(包括语言),但是不应该把任何一种文化贬低(比如“鸟语”),给别人的文化多一些尊重,就是对自己文化本身的尊重。
谢谢你给我们所有人的知识普及 😀
说得不错,不过有些话,我不太认同。
其一你把广东人不看春晚当作广东人傲慢的表示,其实完全错位了。打个比喻,你请别人吃饭,但是饭菜不合别人的胃口,他吃不下,这算是傲慢的表示?他喜欢吃和自己口味的菜(香港节目),有何不对?
广州人一直很低调,但低调不代表自卑。相反,很多北方人一直在电影和小品里,以不是那么准确的方式来描述广州人,或许这才是自卑心理作祟?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电影里的叶问其实跟现实里的广东人很像,低调生活,但是一旦碰到不合理的东西,他们就会想着办法改变。就像过去一百多年来,广东人对这个国家所做出的改变。
其二,城市化带来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如果你在广州呆上几个月就会知道,这座城市的本地人是多么的能包容外地人。保粤集会中有针对普通话的言辞,但并非主流,而且那些言辞更多是针对强推普通话的政策,而并非针对普通话。如果说有矛盾的话,更为明显的是,本地人和那些不了解广州民情的官员之间的矛盾。
其三,我并不觉得这个事情有多少可以泛政治化解读的空间,它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件——官员和民众之间出现矛盾,民众需要一个说法。
其四,其实不是“误会”,关于粤语和普通话之争,矛盾的种种细节你可以在其他报道中搜索到。还是那句话,广州人不是针对普通话,而是针对官方在教育等领域强推普通话。显然,官方在这之前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说点其他的。我很难想象,在中国其他地方,还有一群人会为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承担非法集会的罪名。老实说,你说广州人因“文化自卑”而起的保卫粤语行动,恰恰是广州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有文化的表示。
其实我一直觉得春晚是演给北方人民看的,因为里面的笑话我都笑不出来,还有里面的普通话很多有地方口音的,说得太快了,我听到····所以,我着实是看不来春晚····这跟傲不傲慢没有关系。
以前无线电视的新年节目还挺好看的,可是近几年水平也下降了不少,太无趣了,逛逛花街好了,电视不怎么看了···
同意…我们学校曾经上音乐课的时候播春晚小品….
我只能说没有字幕的话我完全听不懂….因为口音太严重了
是的,春晚里太多东北话、河南话之类,听着相当吃力。必须看大年初一上午带字幕的重播才看懂一些。没法看啊。请方先生解释,这怎么就是傲慢或自卑?
方可成 我挺你哦 咱都校友 你是我的榜样 喜欢你的言论 😉
谢谢你啊!你是哪个学院的?
你看你,方大叔啊,你做人好假啊,凡是人家表扬你的一律毕恭毕敬地回复“谢谢”。。。批评你的一律不作声。对于批评你的人,其实更应说声“谢谢”
哎……你也是俗人,喜欢被吹捧,喜欢听好话。我就从来不给你说好话,即使我见到你,也从不赞美你。
我听说一个故事,叫“慢火煮青蛙”。
等你到了不能反抗的时候,你就后悔了。 😀
问题是:究竟有人在生火吗?
我不知道,就算最后得出了有这把火,我也不会事后诸葛亮似的跑出来说,“早说过嘛”这样的。我只是就一种可能性提出来而已。
你觉得呢?如何否定这”把火”的可能?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国人的包容度越来越低了·~~~~普通话怎样,粤语又怎么,泱泱中华为什么这点胸怀都没有了。
請不要將此”國人”類比為彼”國人”
re.我也觉得这个事件是过激了。希望不要又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包容
标题是多种视角解读,如果从这个视角解读呢!”推普废粤”应作”废粤推普”,最早是由媒体在6月19日的报道中提出来的名词,于是事件逐渐激热全国皆知。然后至现在可以看到非内地出版的报刊如何看待这起事件,被其他政策引起的对岭南文化的破坏也是一个诱因,这和排外无关。”粤语危机”与”吴语危机”都是反思之后得出的结论。界定什么是正式场合什么是非正式场合,然后在非正式场合确立方言地位才是正确的,这同时又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
❓ ❓ ❓ 我感觉世界统一是必然的语言的统一也是必然
不知道粤语牺牲后!以后是否还有人记忆的起这块地域的语言文化!是去看书本吗
“我感觉世界统一是必然的语言的统一也是必然”
我觉得讲得出哩d话噶人都痴线噶!
多样性和同一性并存
无可否认,你是站在政府那面去分析的。你没到过这里生活,你根本什么都不懂。你知道吗?我们这里的电视台,基本连本地新闻、本地广告、本地节目,都已经是用普通话的了,粤语?少啊。没办法,国家不给你粤语频道通过啊,只有4家特殊例外通过的吧?很明显,纪可光只是被国家推出来,试看群众反应的人而已。最后的目的是什么?
但另一个事实是:其他地方根本就从来没有过方言播出的节目啊,他们的方言也没有消亡。
感觉消失的方言主要是非北方语系的语言,就是那种和普通话差别很大、外地人一般听不懂的语言。
你说四川话吧,也是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虽然四川当地的电视台包括县级电视台都用普通话播放,但也不见得四川话就要消失灭亡了。相反,说四川话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西藏同化时讲的首先是四川话。
老实说,在看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保卫粤语?歇歇吧》这几个字时,我就已经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但是在评论栏里看到的“断章取义”又让我忍着不耐先去看了《保卫粤语?歇歇吧》,然后再将这篇文逐字逐句的看了下去。我自认在这种事情上是一个很理性自制的人——当然,看完了,发现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语——但是,看到这个标题,仍然让我很反感,可以说,标题的语气与文章的内容是相差很多的吧。
虽然我说的是闽南语而不是粤语,但是由这起保粤事件仍可以想见地方方言的处境。在我还读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常看到政府张贴的什么“讲普通话光荣”——这已经是接近于取缔了——的标语(或许我应该认为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政策的“矫枉过正”?)虽然没有废方言存普通话的意思,但是这种政策对方言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也就是说,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呢?谁知道还有谁会说、在说自己的家乡话?!至少就我的观察来看,我身边已经有很多人习惯了说普通话而几乎都不说闽南语了——这样的人们,他们的后代能不能说家乡话?堪忧!语言也是一种文化,也该得到保护!在我知道的少数民族语言中,满语,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说,我在东北的时候问起身边的人,甚至有人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满语!还跟我强辩是否有这门语言的存在!我相信,如果再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闽南语灭绝,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我无法想象,有一天,当所有中国人都只说也只会说普通话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惨状和悲哀!
或许lz认为这次事件是过激行为,但在我看来,保粤语事件并不是由广州市政协的建议所引发的,而应该是几年来政府推广普通话等原因累积起来所造成的,当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政府管理方面的原因。而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文化地域语言上的差别和障碍,我坚信他不应该用“推广普通话”来解决。可以说,我是坚决反对普及普通话的!
关于lz所说的四个方面,第二和第四我是强烈的不赞成的,从同为方言人的角度出发,我自认我从未觉得自卑过,也没有自卑的理由;而所谓的警惕和疏离,所谓的自由主义气息,我只能嗤之以鼻——会有这种想法,我也只能认为是中央人对地方人的警觉和不信任。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们从小看的就是香港电视,接受得更多的港台文化。我们不看春晚,不是看不起其他的方言,而我们对此的兴趣不大,因为我们的文化之间本来就有差别。
本来在国外读书遇到别的省份的朋友,经常叫我们说的是鸟语。 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不是你觉得别人应该怎么样就应该怎么样。
我们从小也学习普通话,也从来没有反对过普通话。 作为一个母语不是粤语的人,我真的想说,你没有资格在这里评论,因为他不是你的根
那我们中国人是不是都没有资格评论美国的事情呢?现代人是不是都没有资格评论古籍呢?男人是不是都没有资格评论女人的事情呢?
这种说法也看情况,具体分析!!明显这件事是方大叔你多事了。以前我就提醒过你,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你年纪轻轻可以掺和的。少年老成也是有个度的!!
你的话不值一驳
哈哈,兄台你被喷了好多啊,可惜这些喷子们少有讲到关键点的。不管怎么说,很欣赏你理性分析的态度,继续生产更多更好的文章吧。
在多伦多Cantonese和Mandarin的地位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很多加拿大人认为Cantonese和Mandarin是两种语言。Cantonese已经成为Chinese中的一种官话了。
说道学校到底说Cantonese还是普通话这一点,我认为在有只说普通话的人在的时候,还是说普通话比较好。这是一种尊重。就像我们中国人聚会的时候,如果周围有只说英文的华人或者华侨,我们就会说英文,不然对人家不尊重。
说实话这个事件到令我很吃惊呐,比起广东,我到认为上海是比较”排外“的。广东人一向给我平易近人的印象。这个矛盾到底是怎么起来的呢?
从广州不错的中学去到上海不错的大学,从我自身接触的“不错的人”这个层面来讲,我认为上海不如广州“排外”。当然,这个对比是相当片面的,仅是“少部分人”与“少部分人”的对比而已。
引用邱震海先生的一句话,不要从文化保护发展成文化保守。或许广州正处于这么一种思想活跃与思想保守的矛盾对峙当中。
公共事件 http://www.365ric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