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被广州市民昵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已经成为这座南方城市的新地标。在广告和宣传画中,它有时与作为传统地标的五羊雕塑同时出现,有时则干脆取代五羊雕塑,成为广州的形象代言。

从物理角度来看,小蛮腰成为地标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世界第一高塔,它不仅可以给市民和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让你在很远的地方也感受到它的存在;作为一座造型妖娆的“女性塔”(设计师马克·赫梅尔语),它天然地会受到民众的欢迎,而不至于像大裤衩那样受尽讥讽和排斥;作为一座矗立在广州新中轴线上、耗资近30亿的建筑物,它代表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

不过,总会有关心城市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人质疑:“小蛮腰”配当广州地标吗?

质疑的逻辑是明确的:这样一座用钱堆起来的高塔,本身并没有承载和这座城市有关的任何历史,它可以出现在巴黎、东京、纽约或其它任何一座城市。

在上周《南方都市报》“城变”特刊中,记者孙莹向设计师马克·赫梅尔提出了这个问题,马克是这样回答的:

文化建筑,并不一定非要跟历史特色一模一样。相反却可通过自己的理解使历史特色得以重生。最强大的文化表达,总会使人有新鲜感。但不仅仅使人们联想到过去。我们对当代的解读,都无法跳离对过去的理解。

艾菲尔铁塔并没有照抄任何法国历史建筑(甚至某种法国建筑风格)。但它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用钢铁等新材料来做全新的尝试。一个城市的特色由其建筑表现出来,而不是由城市为建筑样式开出“处方”。对我而言,广州塔非常有中国特色。在西方世界,这样一座建筑根本就造不出来。

尽管这两段翻译过来的回答读上去有点别扭,但马克所表达的意思还是明确的:广州塔代表了当下的中国,当下的广州。

他所举的埃菲尔铁塔的例子是具备说服力的。的确,你能从埃菲尔铁塔身上读出任何的巴黎味道吗?那座笨拙的钢铁之塔跟那座城市的优雅、浪漫和文化底蕴简直挨不上边,但它就是成为了巴黎的地标,不仅仅因为它又高又丑令人难以忘怀,更因为它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对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同样,广州塔与广州的历史并无直接联系,而且它高高在上,与市民社会是脱离的,但恰恰是它,而不是五羊雕塑代表了当下的广州——一座已经初步实现现代化,并立志与纽约巴黎东京并肩的城市;一座将要举办亚运会,迫切想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物质建设成就的城市;一座领改革风气之先但却逐渐落伍于时代,急需新动力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广州塔就是那成绩单,是炫富用的奢侈品,还是一支兴奋剂。

很多年之后,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广州塔会成为一个象征,提醒我们记起这段GDP飞速增长,新鲜的可能性不断出现,但人们的想象力却又出奇匮乏的时光——当所有的中国城市都在追求高度和亮度,以越来越高的摩天大厦和电视塔作为城市地标,并给他们裹上华丽但却有些艳俗的灯光外衣时,广州塔所代表的高度、亮度和空洞乏味的确适合成为广州的地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