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新闻老师微博开。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新闻学院的老师出现在了新浪微博上,比如北大的程曼丽老师、许静老师、刘德寰老师,清华的陈昌凤老师,人大的涂光晋老师、喻国明老师……
老师们纷纷上阵,学生们非常兴奋。不过我却觉得,老师们来得好像晚了点呐!这Twitter都4岁多了,国内的饭否也已经经历过关闭又重开的漫长历程了,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却刚刚开始普遍使用这种新媒体(北大也就胡泳和阿忆是微博资深用户),实在说不上先进或新潮啊。
当然,我想强调的是新闻学院的老师应该对新媒体技术保持敏感和关注,这种关注并不一定要以开微博为判断标准。比如1926年出生的方汉奇先生也是最近才开通微博的,但他对新媒体的关注和应用早已在师生中传为佳话(比如这里、这里和这里)。再比如我的导师徐泓教授,今天开通微博,但年过六旬的她一直对新媒体高度关注,她最近两届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几乎全都是做的互联网研究。
对于新闻学院的老师而言,关注新的媒体技术是理所应当的。对于新闻学院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今天有哪位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不会使用微博,不懂什么叫SNS,那注定是不合格的。
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在我看来,新闻学院的核心教育内容无非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大部分。前者我在不少博文中有所涉及,在此不谈;后者的教育看似简单,实际上大陆大多数新闻学院都没有很好地完成。
新闻学院的方法论教育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具体而言,每一个部分又包括许多细节。
在获取信息方面,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学会——
读报上网。这并不是单纯指会读八卦小报,上“hao123”,其背后的含义是:应该对全世界的新旧媒体行业有基本的了解,拥有固定的、丰富的、可靠的信息来源,能够轻车熟路地从各种媒体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搜索。这并不是单纯指在百度的搜索框里面输入几个汉字,其背后的含义是:应该学会用最合适的搜索方式,在最合适的搜索引擎或资料库中找到需要的信息。
用微博,用iPad。这并不是单纯指会在微博上发表小情绪,会用iPad玩游戏,其背后的含义是:应该学会利用一切新鲜的媒体技术搜集信息,观察新技术给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带来的改变,思考新闻业新的可能性。
翻墙。这并不是单纯指会使用翻墙软件,其背后的含义是:应该有破除技术阻碍获取一切可能获取的信息的能力。
外语。这并不是单纯指会应付英语等级考试,其背后的含义是:应该可以通过阅读、交谈等方式从至少一种外语世界中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此外,若能掌握一些心理学运用于采访,能学会经营人脉,则会更加出色。总之,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练就一种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信息。
在分析信息方面,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学会——
逻辑。这是构成新闻学院学生主力的“文科傻妞”们最受诟病的地方,高中的文理分科让许多学生过早远离了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保持清晰的逻辑对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人是何其重要。
批判性思维。要对获取的信息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信源的可信度有基本的把握,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常识,对逻辑上无法自洽或与常识违背的地方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信息整合。要能够从几万字甚至更多的资料中快速梳理出逻辑线索,剔除冗余信息,将其精炼为千余字甚至更少的文章,并用明晰、生动的方式将其串联起来。
在表达信息方面,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学会——
写稿。无论长短,无论体裁,通用的标准是:真实、准确、生动地传递信息。
多媒体的表达方式。只会写文字稿的记者已经不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需求了,最佳的记者是既能写字,又能拍照,还能录音录像并进行剪辑制作,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以此为目标。
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鼓励新闻学院的学生建立并好好经营自己的博客、微博客,学会利用一切新技术手段在一切新媒体平台以各种新鲜的形式发布信息。
以上所言诸多细节,是在方法论上最理想的培养目标,若有人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则可谓牛人、神人,我辈甘拜下风。合格的新闻学院学生只需能够完成上述大部分目标即可,但如果大部分都无法完成,则该新闻学院的培养能力就存在严重问题了。
不是常有人批评说新闻学院就是个职业技术学院吗?上述方法论的教学内容是最“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了,但它真的那么简单吗?
师兄多言极是~
对多媒体的追求已经是共识,就在前两个星期,古老传统的哥大新闻学院开设了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就是明证。媒介的变换,也意味着思维模式的重新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另外,我觉得除了逻辑之外,还应有对经济、哲学的常识。不去追寻事件背后的利益链条,总是难以看清事件的本质。
此外便是新闻伦理教育。没有对伦理的恪守,技术越强大越是危险。
多谢补充
不错,很有启发性。所谈不光是方法论问题,批判性思维等也是世界观的问题,涉及专业教育的整体思路。最近也在考虑大学教育(包括新闻教育)的“变”与“不变”问题。
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练就一种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信息。
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 还有“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学会——”
的这些东西 对于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闻学院学生 真的很受用…每次看你的东西 都能够获得很好的信息。。很受用 呵呵
作为新闻学院大二的菜鸟,受益匪浅
世界观正在养成中
方法论正逐步探索
非常受教,感谢。
我一直很困惑,北大也没有新闻学院,清华也没有新闻学院。
你为何老提新闻学院呀~
你很敏锐,这个名称后面是我对新闻学院的看法,我认为新闻学院就应该叫新闻学院,而不是新闻与××学院,广告、公关、营销神马的统统应该与新闻学院分离。
补充一下,我觉得信息表达方面写稿之外,还要能进行多媒体信息编辑,音频、视频、图片等都是不错的表达形式
我也是新闻院的大二学生,在新闻院一年半了,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比不上理工科那些学生,自己不够努力,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文科的学习方式也变成了考试前抱佛脚。大二以来,促使自己多看书,可又觉得那些社科文献好难懂··· 想请教您,有什么建议么?(虽然学校老师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建议)衷心期待您的回复···
我是大一新闻专业的学生,楼上水蓝心可以看杂志啊,看看独家策划,封面故事等叙述主题比较大,内容多层次的大幅文章看,因为杂志要让普通读者看懂,通常这些文章开头比较好懂,然后带你一点点深入的。然后你就可以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果还想深入的话就得自己去找资料做功课啦。自己的一点点看法,今天看了凤凰周刊一期过刊,讲的中国拆迁史,感觉真的长见识!
恩··谢谢楼上回复咯~ 新闻学这东西真如老师所说,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很多···· 的确是要多看一些东西~~~
有的书很难懂,那就从好懂的开始看。这本书不好懂,就去图书馆找它旁边的其他好懂的书看。另外,如果有好的老师引导读书,也是非常有益的。
其实,个人觉得老师们还是跟学生们不一样,不开微博并不代表他们并不关注媒介的新发展啊,毕竟学术侧重于研究,不同于跑新闻实务,凡是求快求新。与新事物保持一些距离其实有其合理性,有什么比把自己当白板更好的研究方法呢, 😮 ?
喜欢你的这些思考,归纳与总结。全媒体时代,其实商人用围脖的也不少,商人很懂得利用平台,我看他们也是方法的践行者。
逻辑。这是构成新闻学院学生主力的“文科傻妞”们最受诟病的地方,高中的文理分科让许多学生过早远离了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保持清晰的逻辑对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人是何其重要。
批判性思维。要对获取的信息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信源的可信度有基本的把握,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常识,对逻辑上无法自洽或与常识违背的地方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
这两段真的挺重要。在采访时,太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很多时候采访时间短,但是需要问的、掌握的信息又大。没有良好的逻辑,简直就是悲催啊。(我就是)。
还有就是批判性,如今太多的新闻媒体都是主观意识大于客观,这也算是媒体人的失败把、
我学行政管理的,中学时代想过当记者,我达到作者所述要求是不是能进入传播行业呢 ?
当然可以。。。做新闻不讲出身。。。
呵呵,撇开这些新闻从业操作规范等硬性知识,我觉得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面皮厚……
这个,可以说有道理,但真的是最细枝末节的东西了
老师,写得很到位,很应景~
偷偷转了,老师应该不会介意吧?
多谢了!~
没问题,我前面写了: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可否共享一下您一般的上网路径,就是您在浏览的信息源以及寻找信息时的技巧?
这个说起来可就多了。。。
同呼唤啊,方老师有空再写个技术贴吧~~ 😉
看老师的文章真是受益匪浅
虽然学的不是新闻,但供职媒体,这篇博客,很受用
在一个深夜看豆瓣时发现了方同学的博客,十分惊喜,从方同学的博客里我领悟到了好多东西,中文系或新闻系的同学原来应该是这样的,我羞愧于自己是中文系的学生,要是能早看到你的博客我应该会进步得更快,你以上所说的几点在今年我才意识到,看英文报刊获取信息实在是一大快事,我会坚持,另外看到你写的英语文章也很棒,还有英语翻译,我也得坚持,你提到的剪辑,我也在思考,抽时间学习。
谢谢
对了,另外我觉得摄影这点很重要,自己掌握摄影技巧和处理图片,拍摄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照片用在自己的博客上岂不更好,一来不用“侵犯版权”了,二来很有意义和特殊价值。
当然,不过摄影需要的物质和精力成本都很高,即便是专业媒体,又有多少图片是自己的摄影记者拍摄的呢?
新闻本无学,但什么学都得懂。还真辛苦了这些新闻系的孩子。
新闻有学。其他学科可以从不同方面为新闻学提供营养,但新闻学在汲取各类学科精华之后本身,有着更大的本位意义。这条回归本位的道路,需要我们老老实实地抵达。
小女大三新闻、自觉新闻就是百家学、但觉术业有专攻,不应限于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于各个方面,尤其写东西的时候感觉思维不紧凑,也就是你说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易脱口成章,下笔成书。
小女对此很是苦恼、望求解!
近期纠结于考研的准备、看起理论书真是苦不堪言、新闻史还好、一些理论的东西就是一定要吃透自己总结的了。
可否给这方面的指导、小女感激不尽之。
想起去年大一的时候,上新闻学概论讲到新媒体的部分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去开一个博客,然后上台展示。当时我展示的是我的新浪微博,对老师来说还是挺新鲜的事情,所以还拿了挺高分的。如果是今年去展示,估计就没什么稀奇了。
喜欢你的这些思考,归纳与总结。全媒体时代,其实商人用围脖的也不少,商人很懂得利用平台,我看他们也是方法的践行者
虽然学的不是新闻,但供职媒体,这篇博客,很受用
博主正解
喜欢你的这些思考,归纳与总结。全媒体时代,其实商人用围脖的也不少,商人很懂得利用平台,我看他们也是方法的践行者。
嗯,说得不错,其实我个人觉得可以多多对我们思维方式进行一些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