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教导我们,一个民族要有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他在那首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诗作中解释了自己仰望星空的原因:那无穷的真理引人求索,那凛然的正义让人敬畏,那博大的胸怀供人栖息,那永恒的炽热让人充满希望。

科幻作家刘慈欣一定是一个经常仰望星空的人,否则他不会写出那么多和宇宙有关的科幻小说。和总理一样,他也是一个希望我们抬头的人,他曾说:“好的科幻,就是能让你在下夜班的途中突然停下几秒钟,做一件以前很少做的事:仰望星空。”

然而,和总理的浪漫化抒情迥异,刘慈欣看到的星空是令人悲观的。如果《三体》系列代表了他的宇宙观,那么他眼中的星空就是一个包括光速等宇宙规律在内的真理都能被随意改写和利用的地方,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凌驾于正义之上的地方,是令地球文明无法安然栖息的地方,是一个寒冷的黑暗森林,智慧生命诞生于其中,并将之拖向毁灭的深渊。

不过,刘慈欣并非是想吓唬你,让你别再仰望那可怖的星空了。相反,读过《三体》系列的人会对宇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萌发更浓厚的兴趣,对人类的终极问题进行更多的思索。

没错,终极问题。在这一点上,刘慈欣和温总理是殊途同归——在谈论过房子和物价后,我们应该记得抬起头来,思索那些看起来很遥远很虚幻,但却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我正从事着一份相当入世的工作,人世间琐碎的喧闹和纷扰是我这个行业追逐的对象,小至一起交通事故,大至一个政权的倒台,都会令这个行业的人兴奋地扑上去。但有时,我会对这样的琐碎产生厌倦,我觉得这些离我们的终极问题太远了,或者说,我们看事情的尺度太小、太局限了。

读过《三体》系列之后,这样的感觉更为强烈:在漫长的历史中,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人类不过是不起眼的一个小点。当我们在思考时以宇宙为时空的尺度,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不值一提,纵使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覆灭,眼下看起来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但在宇宙中又有何分量呢?纵使放到地球的历史中,也不过是波澜壮阔的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正如《三体》系列中多次出现的比喻:浩瀚宇宙中,我们不过是些渺小可怜的虫子。

但《三体》系列同时也明白无误地传达出另一些信息:即便是虫子,我们地球人类也是一些特别的虫子,我们有自己的尊严,我们懂得爱,懂得承担责任,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而且,我们能够仰望星空,思索终极问题。

能够仰望星空的虫子,便不再是一种终日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低等生命,纵使人类在宇宙中是再渺小不过的存在,纵使人类可以轻易被其他更高级的智慧生命灭绝,我们也有了作为宇宙一员的尊严。

我想,正是这种对人类尊严的敬意,使得这三部弥漫着浓浓悲观气息的作品不至于令人感到绝望。

我读过的科幻小说不多,无法判断《三体》在科幻界的地位,但在我心目中,对于优秀的科幻小说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那恣肆的想象,也不是严密的科学理论基础,而是对人类社会坚实、深入的理解。在这一点上,刘慈欣做得很好,他准确地拿捏了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人性,并将之揉进了自己设计的壮丽宇宙图景中,既不突兀,又不脱离现实,他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亦有到位的理解和叙述。

如今,城市的夜空里已经看不到多少星星,人造灯光以及被污染的空气都阻隔了我们的视线,但阅读《三体》也是一种仰望星空,也许你会豁然开朗,也许你会更加纠结,无论如何,仰望星空是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的姿势,哪怕我们真的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虫子,抑或是宇宙中最智慧的生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