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新社 Benjamin Haas
翻译:方可成

Part-HKG-Hkg10181617-1-1-0

直到结婚那天晚上,阿依古丽才把自己的这段婚恋关系告诉父母。他们听后勃然大怒。

一年后,她的维族父亲依然对她选择了一个汉族丈夫而愤怒不已。他在北京的一座火车站打了她一顿,掐住她的喉咙,大声辱骂她。

“他们逼我选择:父母,或者丈夫。他们要我必须离开他。”26岁的阿依古丽说。她现在在一家网站做编辑。

在偏见与暴力的笼罩下,维汉通婚极其少见。维吾尔族人大多是穆斯林,使用的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维族人和北京政府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他们说自己在宗教、语言和文化上受到了限制,有一些人渴望独立。中央政府则认为自己给维族人带来了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并将零星但日趋激烈的暴力事件归罪于和境外势力勾结的伊斯兰分裂分子。去年,这些暴力事件导致200多人丧生。

官方媒体费尽心力展现维汉通婚的例子,他们找来一些夫妇在媒体上赞颂党和政府,这些被视为“民族团结”的标志。在新疆,“民族团结”这个短语在宣传海报上很常见。但一面是宣传,一面却是几个世纪的割裂。

“从我12岁开始,我妈就一直跟我说:‘集中精力学习,别找汉族男朋友。’”阿依古丽说,“但我是在汉语学校上的学,我的大多数同学和朋友都是汉人。”

她的丈夫小鹤30岁,是一位翻译。他早就不吃猪肉了。他还曾用维语手写一封三页纸的信,试图给阿依古丽的父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但这无济于事。

汉人明先生娶了来自石油城克拉玛依的维族姑娘阿曼。他第一次和她父母交谈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反应。

“她爸告诉我:‘要是你娶我女儿,我就和她断绝父女关系。’”他说。

他的妻子补充说:“因为我嫁给了汉人,我爸妈觉得很没面子。”她十几岁时,就曾因为交过汉人男朋友而被维族同学围攻。

“象征着侵略”

维汉通婚通常发生在两类人身上。一是更富有、教育水平更高的维族人,他们大多上的是汉语学校,到新疆之外的地方上大学。二是非常贫穷、来自农场的维族人,他们和同在一个农场工作的汉人关系密切,而这些汉人也大多说维语,遵循维族人的风俗习惯。

维汉双方都经常用文化或宗教上的差异来解释彼此的隔离,但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维族文化专家Joanne Smith Finley认为,那个真正的、但没人公开承认的原因是:政治。

“阻碍维汉之间恋爱和结婚的首要原因是民族矛盾,”她说,由于伊斯兰社会的父权特征,嫁给汉人的维族女人受到最严重的排斥。

“一个汉族男人娶了一个维族妻子,这会被看成象征着侵略。”她解释说。

“就像北京从新疆挖走了石油、天然气、黄金和玉,并将维族人边缘化到一个贫穷、被剥夺权利的位置一样,当一个汉人娶走一个维族妻子,维族人将之视为北京对他们家乡所作所为的一个缩影。”

新疆社科院研究员李晓霞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在中国官方认可的56个民族中,维族人和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是最低的,只有1%。具体到维汉通婚,比例更是低至0.6%。

“维族人和汉族人的文化语言有着巨大的差异,”她说。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一情形并未发生太多变化,“人们还是更倾向于找同一民族的伴侣。”

不过,和维族人一样是穆斯林的回族人,却有着13倍于维族人的族际通婚率。当然,回族人说的是汉语,很多也住在中国的中心区域。

“没有任何共同点”

明先生的父母得知儿子的事情后做出的反应,反映了汉人对维族人基于刻板印象和不经意的种族偏见而产生的典型态度。

“我爸妈觉得维族人都是小偷或卖天价切糕的骗子,”今年28岁、在一家国有企业当经理的明先生说。

小鹤家在河北的父母则要更积极些。“一开始他们觉得很奇怪,但后来他们得知她是北大毕业的,于是他们说:‘你的成绩一直没那么好,而你妻子很聪明,这很好。’”

因为话题的敏感性,这两对夫妻都要求使用化名。

阿曼、明、阿依古丽和小鹤四个人都在一个族际通婚的群里,他们交换自己的故事、点子,互相支持。他们说,要不是在北京,他们的婚姻关系根本无法存续。

“要想在新疆结婚并生活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小鹤说,“社会压力太大了。”

一些人认为,在拥有大约一千万维族人的新疆,当地政府应该行动起来,鼓励民族间通婚。

但是,根据一位官员的说法,新疆且末县曾经实行过一项将近一年的项目,给族际通婚的夫妻发放5万元奖励(当地的人均收入仅有每天十几块钱),但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在附近的和田,很多人说,文化差异是无法逾越的。

“我永远不会让儿子娶一个汉人,除非她能皈依伊斯兰教。”维族餐厅老板买买提·奥马尔说。

“即便是那样,我也还是担心她能否尊重我们的传统,能否照顾好我的孙辈。她需要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穆斯林,我才能接受她。”

一个汉族出租车司机说,中餐里面猪肉的核心地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只可能娶一个汉族人,”他说,“要是我娶了个维族老婆,我们根本不可能坐在一起吃饭。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共同点。”

(原文点这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