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的话题热起来之后,和菜头写了一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指责那些发表《疫苗之殇》的媒体和自媒体——
“利用他们(低教育程度网民)的无知,利用他们在思维训练上的不足,操控他们的认知,操控他们的情绪,如同操纵无知无觉的洪流,达成自己想要的影响力,把流量洪峰转化为金钱,这种行为不但可鄙,而且可耻。”
王五四以《有免于恐惧的疫苗吗?给我来一针》回应(已经被和谐),和菜头则回复《我是你爸爸—回王五四的话》(顺便说一句,和菜头居然打不出来正确的汉语破折号,也是蛮惊讶的)。
因为这几篇文章,我想起八年前的另一件事情。
2008年5月18日,汶川地震7天过去,和菜头在自己的博客发表文章《可以愤怒了》,义正辞严地声讨CCTV赈灾晚会“全无心肝”。
可是,就在那之前几天,他还在骂那些因校舍质量等问题而愤怒的网友不识时务。5月18日,由他一声令下,大家才终于“可以愤怒了”。
“可以愤怒了”,想想这几个字背后的心态——他人都是蠢货,只有他自己是判断“可不可以”的唯一标准,这种一呼百应的良好感觉,和所谓“皇帝批奏折”其实非常相似。
和菜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是少有的从博客时代红到微信时代的意见领袖。但他对自己的智商过分自信,以至自负。
疫苗事件里,媒体的做法当然值得反思和探讨。比如,把2013年的旧文拿出来发,应该做更明显的说明。比如,煽情成分可以再少一点,干货信息应该再多一点。比如,如何尽量避免让家长产生“不打疫苗”的情绪。
但和菜头的反应却是:哈,这又是一次鞭挞蠢货、炫耀智商的机会了!来,让我来告诉你们,写作和转发“疫苗之殇”的都是文盲,都是媒体在耍你们这些低学历网民。
可惜的是,和菜头的智商并没有高到他自以为的程度,而他又疏于做细节上的查证和逻辑上的推敲。比如,詹万承利用新榜数据发现:昨天全天只有66篇文章提到了“疫苗之殇”四个字,点击量各异,和菜头所谓“各种《疫苗之殇》点击纷纷突破10万+”并不存在。
詹万承还指出(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直接大段引用了):
首先,我得承认,我是文盲,因为我并不觉得“殇”字用在这错了。“之”的意思“所造成的”,“殇”的意思是“幼年早夭”,连起来就是,疫苗所造成的幼年早夭。如果和菜头要说,疫苗还可能造成青年死亡、中年死亡、老年死亡,那么我建议改为《疫苗之祸》。
其次,记者郭现中2013年所拍摄“疫苗受害儿童”照片,与最近所曝光的山东问题疫苗流入18省份,并不是和菜头所说的“没有明确关联”,而是关联尚不明确。根据山东济南警方的统计,问题疫苗是在长达5年多时间里,流入湖北、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18省,按时间倒推,2013年不幸遇上问题的疫苗那些儿童,在没有可信第三方调查的情况下,谁敢拍着胸脯说百分百和山东问题疫苗没关系?
记者对选题为时数年的长期跟踪、深入挖掘,理应得到尊重,而不是被一个从未调查过事件的人随便动动嘴秀秀优越感,就粗暴地归类为“文盲”。郭现中本人也对和菜头的文章做了回应:“不值一驳”。
关于他的“愤怒无用”论,也早已有许多研究提供了相反的结论。
和菜头声称:“我关心我的读者,我希望他们能够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主张。”
我赞赏和支持他的这种说法。可惜的是,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吸引粉丝的修辞,并不是事实。
他的很多观点,不过是比很多人多拐了一道弯而已——瞧,普通人只因为“疫苗之殇”而愤怒,我却看到了“疫苗之殇”流行背后的媒体操纵,怎么样,我聪明吧,你跟我们学到了吧!
可惜的是,这不过是小聪明。他真的只是多拐了一道弯而已。对于更细微的现实、更复杂的逻辑,在他那里你是看不到的。
然而就是这多拐的一道弯,让他的读者产生了一种“有头脑有主张”的幻象:我们的菜头叔就是厉害!我也跟着长见识了!紧跟菜头叔,就是有头脑有主张!
和菜头并非真心希望读者有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主张,而是希望读者都顶礼膜拜他的主张。凡是和他意见不同的,都被归入智商有问题的行列,直接被取消和他进行讨论的资格。乃至情绪都要跟他同步,否则就是脑残。所以,他说得出“可以愤怒了”和“我是你爸爸”这种话。
他的优越感爆棚,但智商常常追赶不上膨胀的自我,所以往往输出的只不过是情绪。而对于有意义的公共讨论来说,最无益的就是优越感。
如果他的读者真的有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主张,或许该认真考虑取关了。
早已取关。如果他只是在粉丝那里秀优越感就好了,无奈他还要挑出来咬别人。唉
我己取关他了,连嘴角的油都没揩干净就冷笑着宣布别人是傻比的人!冷酷显而易见!
我们党,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这个同志,还是有可以挽救的嘛,ep.有人说王小波的特点是有趣。不对的,王小波的特点是对抗。只不过对抗这个字眼太过强烈,所以他把对抗包装成有趣的不服从,看上去更像是恶作剧。他和时光作对,和庸常作对,和生活作对。于是他不用在小说里提一句“自由”,但是自由应有之意却依然得以体现。他知道边界在哪里,也知道限度在那里,但是还是忍不住要恶作剧一番,做一点小小破坏。
我己取关他了
有一段时间还想过要不要取关,于是槽边往事右上角的未读信息提示越累越多。。终于取关了 #sigh
德国优才计划的公众号上看到美国人丁大卫的近况,23年了他还在东乡。看他的照片,不得不感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菜头他们当然也是如此,不论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整体而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性,安全感都不高,以一种愤怒深重自以为是的方式展现出来。哪怕所谓意见领袖,无一不是暴发户气质的。哪怕偶像梁文道也都沾惹到一些。但是参看台湾的变迁,相信不远的将来,【语言平实深动,温和而有力量】的人会越来越多。
恕我孤陋寡闻,不看这篇文章,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的确如您所说,大概就是您发这篇文章差不多的时间取关的。